正如标题所展示的问题,这里我们要谈的是“阅读”这个活动的本质问题,它是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什么是”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内涵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外延的问题。
我们阅读的目的大概是不断扩宽自己的视野,走出自我偏见,以此不断提高扩大自己认识世界范围的能力,进而以一个更加真实的,自信的和真诚的态度与他人建立链接,以此更加和谐地融入这个社会。
根据这个目标也就生成了与之对应的方法,大概包括读书、与人交谈、听课、听讲座、看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等等。当然,这里只是列出了几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你或许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旅游,在旅途中就能扩大自己的见闻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读书”这个最为广泛的阅读形式。有了上面这个目标的铺垫,可以说,阅读就绝不是随心所欲式的、消遣式的、泛泛而谈式的,它更应该是有理论作为指导式的、科学式的、经过实践验证式的,也就是说阅读一定是有门槛的,而只有经过刻意的训练,我们才能通过阅读这一活动而受益终生。
那该怎样阅读呢?或者狭义的说,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呢?总体原则大概是先有个整体脉络,这个脉络就是我们的视野范围,而具体细节可以等到我们后续的填充和完善,但一定要先有这个脉络本身。我们这里的阅读训练说的就是通过刻意的建构这个整体脉络和总体的知识体系来为后续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根据我的10年阅读摸索,大概总结出了一条自己的阅读训练路线:
路线:现象学——符号学——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提醒:对于现象学的训练则需要通过哲学的训练来完成,而对符号学的训练则需要通过语言学的训练来推动,精神分析的训练则需要把它放到整个心理学的框架里来把握,至于马克思主义,狭义上这里说的其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这部分内容则需要通过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为前提来把握。
这里权当记录下来,一是分享给他人,二是对自己接下来的阅读方向进行一个明确和提醒,以及对自己未来阅读目标的实现进行信心上的坚定和心理上的安慰。
最后,回到开头,我们这里说的读书是真正的读书,不是消遣式的读书,也不是泛泛而谈的读书,可以说是刻意的读书,是建基的读书,是正真读书的前奏准备。具体谈论读书的方法我在其他文章里详细讨论过,如果想具体了解,可以看这个集合阅读写作思考系列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