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些人,在父母的逼迫下,坐进了教室,走进了课堂,却不知自已想要什么,无所欲求,无所畏惧。
所以,你就看到一些怪象:
讲台上,老师在讲,台下,学生三五一伙,谈得正欢,酣畅淋漓;或是不费一枪一弹,卧倒一大片;本该挥笔解题的手,在小小的屏幕上迅速移动;本该埋头苦读的人,却在津津乐道某个电视剧情节或是某名星趣闻。
漫漫长日,无以寄托。男女一个眼神,心领神会,有趴桌上卧谈的;亦有无聊至极,在课桌下,来一圈54张,以慰寂寥的心;更有摆开棋盘,手谈一局。真是泱泱大班,人才迭出。
更有无畏者,质问师者:“我不要学这科,你为什么还要逼着我去学其它的科目?”这就是为师者的悲哀,要逼着学生去学习。总不能让学生去玩吧?
而莫说言谈上的逼,就是拿鞭子赶,也未必奏效。更何况为人师者,根本不敢挥鞭,唯有小心翼翼,催着学生:你要学习,你要学习。
他们,兴致来了,鞠躬问好,谦恭有礼,就像在表演。性子来了,就无视纪律,无视尊长,肆意挥洒自我。沉睡也好,吃鸡也罢,真我释放,无所顾及,无所畏惧。
放眼望去,满目凄凉。本该是热血青年,却颓废如此,不问前途,不思过往,只贪今日之安逸。是什么使得他们失了进取之心?又是什么使他们失了敬畏之心?
常听人说:“年轻,不了解生活的残酷。”今天,你放纵自已,明天,生活就对你放纵。也见过许多中,老年人努力学习。我不由感叹,为什么有人在最好的年华里,肆意挥霍,磋跎岁月?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些人是一辈子都没好好去想过自已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浑浑噩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一生追逐都是他人的梦想和他人的要求。
以色列的孩子,从小就是学自已想学的东西,老师教自已想教的东西。高中毕业也不是马上去上大学,而是无论男女,都必须去服三年兵役。三年兵役后,政府会发一笔津贴给孩子,让他们去环游世界,观过世界,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一年后,再决定上哪所大学。
这与我们的孩子,懵懵懂懂的被家长推到了大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想清楚了,也知道自己上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再加上之前所经历的,他们是怀抱着对世界的探索精神,好奇心和自已的理想,来选择自已的专业和大学,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爱学习,容易成为文学家,科学家,容易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这让我有所启发,莫如让孩子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好好体验一年,真的对这个世界燃起热情的时候,他就能把自己经营的更好,就能明白“读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