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很荣幸参加了暑期兴成长计划,经过了八课时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我传统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首先,我充分地意识到了数字化应用在新时代教学里的重要作用。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中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和孩子们一同学习。引导孩子们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制作思维导图等。教学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课堂,而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来发掘孩子们的无限可能性。并且通过网络平台的知识共享,我们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全方位获取。
第一节《微信小程序创新应用案例》
这节课是王子老师微信小程序与教育融合,与学科融合。“技术是冰冷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会让其变得温暖,用有温度的技术,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王子老师。
王子老师从极简、小程序、案例分享和总结提升四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几款既实用又简单的微信小程序,这些小小的黑科技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新的世界,没想到微信里竟然还有如此实用的小软件,这是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每天每时每刻,甚至分分钟就会开发出无数的软件程序,如果我们不去学习,那么终将会被科技所替代。
第二讲唐晓勇校长《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变革》。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已经风靡全球,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师,我也在继续教育中不断充实自己,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运用电子白板,ppt等技术,虽然不是很熟练,但能使学生感受直观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我是一个农村教师,教授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和城市家庭的孩子有很多差距,在教学中运用的技术最大的困难就是农村学生网络平台环境接处的少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教师必须首先牢固树立信息化、全球化的思想,积极参加培训学习,紧跟时代脉搏,做一个E环境下的新型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使技术成为学习的支撑,采纳老师讲的精髓,做好课程设计,再思考哪些环节利用技术突破问题,可以让教学效果更好,让学生越来越有深度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在使用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技术也是有生命力的,技术只是支持我们学习的一个支架,平台,和推进器,让我们努力运用技术设计现在教育。
第三讲梁老师《教学ppt的设计与制作》。
让我对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PPT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制作PPT时要注意:风格统一,逻辑清晰,一目了然,视觉化。并且知道 PPT的制作要记住三大步骤,首先分析任务,理解意义。然后才能开始构思细节,进行设计,最后才收集素材开始制作。要让我们的PPT既能够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关,还要达到美观的效果。梁老师还讲了几种在教学活动当中可能利用到的小游戏,可以利用拼字、组词、造句游戏以及动画中的触发器设计的识字游戏来与孩子进行互动练习。既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这个游戏环节我们应该多多学习,让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提高练习作业的效果和成效。
第四讲王思思老师《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
这节课所讲的是开设以自然笔记为主的美术课程,通过科学、语文跨学科的参与,通过理论与实践,旨在提高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增强中小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我们的目的也是培养出具有高感性和高体验能力的创作性综合性人才。自然笔记只是统整项目的一个部分,自主合作,自主探究是自然笔记的一个基本学习方式。老师在跨学科的设计当中充当设计者和导演,孩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思考探索更深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持续性的学习。
如何来进行跨学科来记录自然笔记呢?自然就要说到大概念,大概念是指将那些分散的事实经验、知识技能连接成为整体,并且赋予他们意义的概念、原则和理论。大概念将不同的学科、零散的技能经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形成更加深刻持久性的理解,在跨学科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大概念是我们设计课程的基础和目标,这些学科可以在大概念这个知识点相关延伸、延展,带领学生进行探究。
我们所跨学科主要有美术、科学、语文等多种学科,教师协同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跨学科学习课程课程以美术绘画操作为基础,科学实验为支撑,语文阅读写作为铺垫,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课程统整。学生基于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范围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
第五讲朱思思老师《教学实践中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真正意义,“化繁为简,自主表达”,“有趣的图画,新颖的排版……,内涵大于颜值”。思维导图对于知识归纳总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思维导图的构建本身就是在不断训练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通过中心主题或图像不断的向四周发散本身就是一种训练,再加上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更能够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跨学科的学习。
思维导图在构建过程中就充分的体现了知识间的罗辑思维关系,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建立知识间逻辑关系,板块间逻辑关系的桥梁。逻辑梳理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终身可用。
思维导图可以成为学生的另外一本自己的独特教材,可以通过自身对教材知识的构建与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帮助自己完成二次教材的整理与学习,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把书读薄,把书读厚。增加阅读。
第六讲陈晓粧老师《学习APP的探索与发现》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下最为普及的通信智能工具,各种类型的APP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学习类的APP也同样琳琅满目,更新之快更是应接不暇!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存在方式”与“运行轨迹”,大到航天星空,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受到影响,而我们的教育也同样与之息息相关,进行了变革。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为学生与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学差异,让远在深山的孩子们也能公平的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改变了乡村缺乏专职专任教师的短板,既助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与发展……很多教学上的APP,令我大开眼界,今后课堂上我会尝试使用这些软件,并积极探索与发现更加优秀的教学APP来服务我的课堂,让教学变的更加简单,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容易接受,让课堂充满信息科技的色彩!
第七讲由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美丽中国》课程项目的负责人钟文妙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堂高水平的课程——《项目式学习(PBL)设计》。
是否曾经为孩子学习兴趣不高感到苦恼?是否曾经为低效能的教学感到沮丧?是否曾尝试为提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改变教学?是否有某个瞬间,发现“平时不大爱学习”的孩子是个“天才”,而这个瞬间发生在你转变教学方式后?是否正在寻找或尝试一种新的教育学的方式?
钟老师提出了五个是否,紧接着又从什么是项目式学习、逆向拆解案例、项目式学习特征及流程、项目式学习设计案例、项目式学习脚手架五个方面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也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会学以致用,让课堂教学变的更有质量。
第八讲老朋友王子老师《教师专业发展与技术融合的思考与案例》虽然还没有到上课的时间,但我相信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惊喜。
最后再次感谢互加计划、兴成长计划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感谢教师团队的慷慨相授,让我学到了以前很多未曾接触过的知识与技能,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