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的MIIC2016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在香格里拉举行,邀请很多设计科技、文化、互联网内的大咖到会作讲演分享,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6点结束,VIP席位,这是古大和橙子学院给城市合伙人的福利,我有幸代表一众伙伴出席,自然是要做足准备,若是不能从中或受启发、或识人脉并以此产生后续效益,怎么对得起这黄金席位?
于是乎,昨天为了参加会议,两点多就起身,开始每天的日课,囚徒、八段、瑜伽,然后就是阅读资讯、网文,开始构思写作,即便如此,吃完早饭收拾出门也已经是七点半,沿途用喜马拉雅听《蒋勋细说红楼梦》,九点前抵达验码入场,就在媒体区后,待得主持人声音响起,我摘下耳机,开始进入今日大会的听讲状态。12点结束,外出找家咖啡馆一个三明治一杯拿铁,然后盘腿静坐30分钟回复精神后,回到会场,整理下上午关于科技、人工智能等内容,没啥大的收获,下午是文化IP类,罗立、李宏杰、张进、陆川、袁玉梅、郑重、吴大伟等一众文化名人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思路做法都给了我巨量的启发,这方面我对自己还是相当有信心,只要有思路,我就有办法整合资源创造效益。大会完后,又乘车去鼎好参加橙子活动预演,沿途打盹养神,到了目的地咖啡馆,在等伙伴的同时完成今日文章的条录提纲,活动结束返家10点,洗漱与妻子交流沟通后11点入睡,今晨又是不到3点就起,刚刚完成锻炼项目,开始本文的撰写。
这就是昨天整日的行程记录,枯燥的流水账,可无比真实,2点15起,2点半开始囚徒健身、八段锦、瑜伽,4点阅读资讯、网文、练贴并准备熬粥,随后构思写作,7点完成,与妻子一起早饭后7点半出门,9点大会开始前正好听完一集《蒋勋细说红楼梦》,上午听内容分享3小时,中午用餐、咖啡、静坐、思考整理内容共两小时,下午分享时长近4个小时,在到鼎好的车上打盹,6点半开始30分钟完成写作大纲,随后活动两小时,返家半小时,路上思考听演讲所得以及资源整合方案,返家朗诵30分钟,与妻子交流,所以全天用在自己的精进时间共计为14小时,不计团队活动,我对自己的效率、尤其是近两年还是颇为满意的,这就是本文做了这么细致、长的铺垫想要引出的主题:时间的合理安排让效率指数级上升,这本质上是时间意识!
这个似乎所有人都知道,可就是执行不到位,或是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
其实你只是以为自己知道,如果是真的把合理安排时间当做刻在骨子里的思维行动准则,就绝不会有执行不了的情况,如果有时间意识,遇上有全天候的会议或是工作等,头天晚上就会有清晰的时间规划,而且会有潜意识的自我暗示,当晚睡眠质量会特别高,比正常作息早起一小时左右,然后紧锣密鼓的完成必修日课,精进任务完成80%,就会很从容的按部推进,把全天的时间都利用的分外饱满。如果有时间意识,意外的活动安排只会让你更加高效,而不是借故拖后,或打乱预设步骤,所以是不是具备时间意识,不妨从这个角度考量:意外安排是不是能打乱你的预设规划?
如果有时间意识,就像生理本能一样会自主的驱动你干一切可以利用时间的事情,比方说: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我原来会随身携带便贴记录一些思考所得,通勤的时间用来读书,所以我这么多年一直都不喜欢开车,公共交通可以读书、打盹、闭目养神,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长此以往,极为可观。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喜马拉雅APP的出现,更是让我的碎片时间利用率大幅提升,通勤时全程听讲座、课程、有声书等,即便是做家务也会放来听,而且在烧脑工作的间隙也是极好的放松方式,将我“大脑无间隙切换”的黑技能练到了我自己都相当满意的地步,时间意识就是这么让碎片时间逃无可逃的。
最最关键的是,时间意识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的生活方式,日常举止都会自动按时间利用最优来进行,时间统筹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且会不停的收集信息、调整、矫正,将所有的生活行为都趋向于时间利用效率最大化。
以上就是一些拥有时间意识的表象特征以及优势,就像是一个人生游戏的作弊器,分分钟可以比别人多活一辈子。可要怎样才能具备时间意识呢?
本文就是希望可以起到觉醒的作用,首先以好处巨大的开挂技能来唤醒可能还在懵懂中的时间意识。觉醒之后,根据我自身的实操经验,时间记录在锻炼时间意识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怎么也得持续三年以上,然后就是在实操过程中打磨、细研,趋于最高效。
所以,时间意识是高效人生的根基,而记录时间就是相对完美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