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驱动里提到,思维和觉知分为6各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抛开最后一层不谈,大多数成年人的觉知处于信念及价值观及以下,对于儿童,还处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即环境。
最低层次的成长者,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第一反应是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原因归咎给周围环境。比如:熊多的玩具组装不成,第一反应是怪玩具质量不好,是劣质品。或者犯了错误第一反应是推卸责任,推给身边其他人。
我看到他的这些反应,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幼儿的思想非常简单,完全是周围环境的直接反应。
这件事看似简单,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孩子的认知来源于父母和亲密关系的人。而这些人的待人接物,脾气情绪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一个在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定也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相反,如果家庭氛围长期焦虑压抑,父母情绪暴躁,孩子很难有健康的身心。
所以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
仔细想来,我家老年人确实有推卸责任的习惯,遇到问题喜欢喋喋不休的责怪他人,甚至抱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子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慢慢就养成了责怪和推卸的习惯。
如何改变?发现和意识到问题都不难,难的是改变。
首先是要脱离不良环境。年轻人都要起早贪黑打拼事业,只能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陪伴和教育。要完全改变隔代教育,就要完全脱离不良环境。这个问题比较棘手,我争取在今年之内把新房布置完善,从外公外婆家搬出去,创造独立亲子空间,彻底改掉熊多的坏习惯。
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反省自身,作为第一责任人,尽可能修正自我,树立正面形象,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用正确的行为影响他,毕竟正确比错误的影响力更强大。
最近有句网络语言很火。“原件错误,复印件更不可能正确”
小孩是一个缩小版的自己,一言一行都是自我写照,随时提醒我们,修正自我,改变自我。成为正确的标杆。
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意识到自身不足,及时反省,在孩子的带领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