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是对西方bullying一词的音译。霸凌,又称欺负或者欺凌。我们说的霸凌,主要是指发现在学校的暴力行为,它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困扰,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重复进行。
我当初一直以为校园霸凌是存在于电影上,存在与互联网上某个时候爆料出来的小视频——只会发生在小地方三流学校的校园事件。因为要写这个话题,我特意上网搜索资料,才知道校园霸凌是一个真实而广泛存在的事实。比我想象的更为可怕。
根据“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资料,大约有28%的儿童偶尔被霸凌,15%的儿童经常被霸凌。
根据台湾(大陆缺乏数据)一项针对4,347名中学生(7年级~12年级)的调查显示,有10.7%的学生被霸凌,10.9%的学生霸凌过别人。
也就是说,在我们身边,每十个孩子之中,至少就有一个孩子曾经遭受过霸凌。
而霸凌对人心理上的危害也比我想象的更为严重。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的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有的人甚至持续一生都受到影响,几乎影响到生活的所有领域。
也就是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后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相比起那些没有类似遭遇的同辈,曾经在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的孩子不仅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不满意,并且对未来也更为悲观。
这都是基于以前的研究数据取得的结论了,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学生也会通过网络对同学进行攻击,如在受害者的社交网络里留下恶毒的话,发送带有侮辱意味的照片等等。由于霸凌者可以在网上匿名,而且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消除伤害变得更难。
也就是说,如今的霸凌行为,对人心理产生的危害将会更严重更长远,更不容易恢复。
面对这样广泛存在的霸凌行为,为什么没有什么强有力或有效的办法预防它的出现,或制止它的出现呢?研究表明,很多的霸凌事件里,经常是没有缘由的。霸凌者可能毫无理由地就对受害者进行攻击和伤害。
我不得不难过地认为,也许这就是人性中本来存在的恶的那一面的暴露吧。所以霸凌才会出现在校园,在人性还没有被完全教导和培养好之前,通过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伸出邪恶的触角。
作为一个女孩子的妈妈,基于我自己的性格和女儿的性格,我的关注点只在如何教会孩子保护自己,避免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在霸凌行为中,一般有以下特点的孩子容易受欺负:身材瘦小,性格软弱,不善交际没有朋友。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就好欺负”,才更容易引发霸凌者心中的恶。而父母如果要预防孩子成为被霸凌的对象,也就要从这几点上多关注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孩子的养育、教育,从他/她刚一出生就应该开始了。
父母要多学习一些营养搭配方面的知识,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带孩子进行运动和户外活动,这样长大的孩子就容易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注,有充分被爱的体验的孩子,更容易成为自信的孩子。在孩子大一些之后,父母要懂得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自信。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交往,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让孩子有一个易于接纳的胸怀。
特别是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比如到了新的学校,父母一定要建议、鼓励孩子结交几个好朋友。
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一个自信大方的孩子,一个身边总有几个好朋友的孩子,那些想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看到这样的孩子,一定会犹豫甚至绕道而行。
另外,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持续沟通,做一个让孩子信任,孩子愿意与之聊天的父母。这样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霸凌问题的时候,才会及时和父母倾述;或者父母可以从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蛛丝马迹,及时发现孩子是否遇到了霸凌问题。
千防万防,但谁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万一孩子在学校遭受到霸凌行为了,该怎么办?
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受害者在经历过霸凌后,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小。这样的孩子一般具有以下特质:
有较强的控制感,相信自己有办法改变现状。
有良好的支持系统。能在被霸凌后能向家人和同伴倾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家人和同伴能提供建议与支持,这些都可以减轻被霸凌带来的负面效应。
拥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可以看出,这种受霸凌行为负面影响较小的孩子,其拥有的特质,和上面说的不容易遭受霸凌的孩子拥有的特质几乎是一样的。所以说,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健康阳光、自信大方、拥有朋友的人,才是解决霸凌的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