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个月的学习时间过去了,这一个月以来在可琳班班、澜澜老师还有乘风破浪群的小伙伴的陪伴下,我磕磕碰碰地完成了所有的课程。整个课程的设计很有意思,而且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比较容易接受。沉浸式的教学,不但减轻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充满了乐趣。有没有同学像我一样,课程上完了都还在为林菠萝的经历而感动呢?在职场小白到创业者的道路上,林菠萝一路前行,一路进步,碰到如此多的良师益友,还能收获爱情,仿佛一部热血漫画。
但是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并不是很积极,尤其后面两周,经常要班班提醒才能跟上进度,原先计划在群里做分享也最终没有行动。虽然这个课程给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不错的变化,但是习惯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而且在利用里面的一些方法去实践时,并不全都适合自己,仍然需要不停调整。虽然整个学习不是很完美,但是它给我带来了最重要的一点:自信。学习的结束并不是终点,反而是起点。
我是一个十分情绪化,生活乱成一团的人,因此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积累成山。接下来的总结,会从如何解决我面临的困难这个角度去写,把这一个月所获得的成果展示出来。
一、工作了6年仍然迷茫不前怎么办?
上个月初,我因为失业患上了中度焦虑症,愁得晚上睡不着觉。因为工作了6年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冲动辞职了,找工作时更加茫然,高不成低不就。当时随便找了一份工作,正纠结要不要做的时候,接触到了IDP课程,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事实证明我是对的,这个课程无一不戳我痛点。
首先第一阶段的目标管理直接帮助我解决了要不要选择这份工作的困扰。
L7认识自我一课中,告诉了我为什么工作这么多年还是如此迷茫。
舒伯生涯发展模型把人的生命发展过程分为了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这五个阶段。15-24岁是人生的探索时期,也就是一个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也是刚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这个阶段的试错成本是最低的,可以什么工作都去尝试一下,探索到自己最适合的一条路。25-44岁是人生的确立期,如果顺利过渡到这个阶段,那我应该有了职业的初步规划,可以选定某个领域开始深造了。但事实是我并没有完成这个过渡,快要三十岁了,依旧茫然无措。究其原因是探索期的缺失,在该尝试的年龄我胆怯了,既不去学习,也没有勇气去做尝试,工作了几年也是一个职场小白。
说白了,就是自我认知不清,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工作也是从众的心理随便找的,造成这几年的工作效果极差,而且受到打击太多,产生了强烈的自卑。
那么要如何认识自己呢?
约哈里窗理论告诉我们在与他人得相处过程中,要尽量扩大“发现我”,缩小“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这是一个不断认清自我、展示自我、挖掘潜能的过程。
关于发现开放我,这节课教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从他人的视角去观察自己。
其实我并没有很好地去实践这个方法,因为性格的缺陷,没有勇气去麻烦老板或者同事给我做评价。但是内心隐约能知道他们眼中的我和我自己评估的自我是有很大差距的。再这之后,我会尝试勇敢点获取他们的意见。
发现未知我的另外一个方法是利用测评工具。课程给出的霍兰德测试可以考察职业的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匹配度。霍兰德认为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将人格分为了六种类型。
我测试了三遍,得出的职业都不太一样,但是清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这是当时对这个测试的评价:
根据测试的结果,我初步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心理咨询家。
但是在后期的学习中,我不得不明白了一件事:这个职业或许不适合我。
二、如何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
L8的课程讲述了如何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1)兴趣能力评估
(2)了解职业市场
(3)找到职业定位
(4)建立初步行动
(5)进行理性评估
通过之前的测评我知道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是去了解了职业市场之后,我发现如今的心理咨询业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它是一个偏研究型的专业,不论哪个方向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除非本科班一路读研学习上去,不然门外汉基本是不可能以它为职业的。
于是,我只好再进行测试,调整了一下兴趣特点,发现了这几个职业是适合我的:摄影师、教师、作家。
因为对这几个职业十分熟悉,所以现在可以根据课程进行职业定位,这就需要对自己能力评估。我如今的工作和摄影师、作家也是相关联的,最终选定了比较容易实现的摄影师一职。
有了未来的发展目标后,工作生活都不一样了,似乎开始期待明天。
三、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要如何去做?
第一步,做好准备。
在现实生活中我就是一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人,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不要怂,先去干!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调整,快速迭代!
同时要摆脱“伪完美主义”的心理,不要总想着要准备得多完美,条件多充足。
每一件事都可以先用上MVP思维去思考
同时可以利用MERS模型来给做这件事创造便利的条件。例如健身这件事,我平时都是回到家换好衣服再去健身房,但是经常回到家就懒得动弹了。但如果我提前准备好衣服之类的装备带到公司,那么下班就直接可以到健身房了,当天的健身任务完成的概率提高了。
文章开头有讲过我是失业的状态。其实在学习前已经收到了一个OFFER,但是并没有很满意,面试多几家我是有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的。可是当时的生活压力非常大,以致于整个人差点陷于忧郁症的状态。因为了解到了这些定理,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希望边工作边充实自我,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二步,如何一步步去实现目标
重新进入职场后,领导给了我一个工作,要求我出一份方案。当时我就按照以前的工作经验,先打开百度搜索方案的撰写模版,但是依旧无从下手。虽然工作了那么多年,但是并没有学习到很多职业能力,可能因为以前所处的公司环境问题,大家都十分松懈,办事能力也不高。自己想学习但根本无从着手。
刚好在这期间开始学习目标管理,利用OKR拆解目标。
OKR即目标及关键结果,可用来帮助目标落地。
如何找到关键结果KR?
(1)明确现状与目标的差值,差距有多少
(2)假设现状与目标存在差值的原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找到差值的原因才能明确解决方案
(3)多方求证,得出全面认可且可实行的假设(即关键结果)。
(4)找到核心问题所在,制定关键结果
在撰写关键结果时,要注意以此为标准:MECE原则(不重不漏)+价值导向
(1)关键结果之间互不重合
(2)在有限的数量中,穷尽关键结果(2-4个)
(3)关键结果要以价值为导向
(4)关键结果最好可以有时间节点可以衡量,有明确的时间、质量、效果等词
于是我给自己的方案撰写了三个关键的结果,并且再一个个结果细分,得到了整个方案的做法。
第三步,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方案出来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实习期工作。但是按照以往的工作习惯,总是效率非常低,动不动看个抖音,刷个微博,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当时领导隔一个星期就跑来问我一次工作进展怎么样,但是我并没有拿得出手的结果。
我的问题就和职场的小白一样,注意力差,不会安排时间。很幸运的是,IDP课程就教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的时间规划方法和工具。例如时间管理清单、番茄时钟法等。现在使用得比较顺手的是印象笔记和番茄时钟。每天下班后规划第二天的工作,然后利用番茄时钟去逼自己专注,在工作效率上提高了很多。
但是人是有惰性的,坚持了一段时间,又忍不住松懈下来,于是每天都要拼命给自己打气。因为时间安排得也很紧凑,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按照计划执行一段日子后,精神上非常紧绷。我的时间管理还是需要不断精进,希望能早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第四步,如何协调同事完成工作?
方案的执行不是我一个人是事情,需要领导的支持,也需要同事的配合。基本每天我都需要绞尽脑汁去和各方沟通,非常累。
IDP的课程中有教到如何与同事之间沟通,这些方法都非常的实用。
首先表达自己的时候,可以利用金字塔原理或者SCQA(背景+冲突+问题+回答)表达方法:
我并不是一个很会表达自己的人,别人经常说我话都讲不顺。😢 所以在日常的交流中,我都利用学到的方法,先演习一遍,再和同事沟通。
比起同事,和领导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在方案确立之前,我都是一个人默默思考,总想着写个完美的方案再提交给领导。于是连做两个方案都被pass掉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搞清楚老板的方向。课程也教会了我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即如何向领导做汇报:
现在方案还在很顺利地执行着,真的很感谢当初报名学习idp的自己!
课程还教会了很多职场中的技能,例如如何做工作总结、如何准备一场会议,都是可以直接应用的干货。
说实话,这些工作技能就算在职场呆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会。如果幸运的话,进了大公司,有靠谱的前辈领着或许能学习到;又或者你是一个十分上进的人,看遍了各种技能书籍,自己总结了这套经验。不然,如我这样的普通上班族,就算心怀不甘,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就算有一天找到了,也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
所以在最后,很真诚的给这套课程的设计者说一声谢谢,你们让我重新燃起了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