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孔尚任《桃花扇》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美是永生揽镜自照。
——纪伯伦《先知》
“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多雨的榕城带点仙气,适合暖暖地在被窝里蒸些思绪,况是周末。若非有这场“一人一世界”城市人文沙龙,怎惊得众人暗香寻踪,带着好奇之心前来市图书馆一探究竟呢?
这“一人一世界”却非一人,乃是多元的碰撞,东方遇见西方,青年遇见中年、老年,人生遇到人生,文化遇到文化,总以为,我们是一个点,一颗钉,然而今天,我们是同一片叶上的脉。
这一片叶,就是城市人文。
主持人金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十八岁,还有那座美丽的老宅子,有着美丽的名字——十二月花老宅。
还有那座老宅的毁灭,只剩下一抔土在瓮里。然而透过有形建筑的逝去,金老师在悲伤中反而领悟了一个真理——那些不随时间逝去的真情感。
古老的声音重新走入我们的视线,然而却是以一种现代的方式,叙事、嘲讽、饶舌,这一位90后年轻人用他的方式为我们暖场,他就是——茶童。
茶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州人,对Rapper感兴趣,用身边话说身边事,在音乐的迷醉中重新观察这座城市。他的福州新闻,致力于表达那些福州生活里有趣的段子,有刚刚发生的时事,也有过去的爱情。那句“林则徐喝着茉莉花茶”,一下把我带入了那种画面之中,原来,历史并不是那么刻板的,伟人也不是一直在忙,他喝着那一碗比他历史更悠久的茉莉花泡成的茶时,心里可曾好好品味?
文化溶于日常,最是奇妙,像你洒了一包盐在水里,每一滴水都带着点咸。
接下来蔡老师讲述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美。语言是最贴近于我们的,因为身体所发出的音乐,就是语言。语言已经进入我们的血液,她代表我们的文化,一个普通的词语,一种普通的声音,可能都是一种悠久的追溯。无论是达观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一旦响起乡音,都有种亲切的感觉,那是类似于母亲怀抱的温暖。
所以,我们需要对语言温柔相待,那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尊重。语言急促、尖厉的时候,其实也是我们的身体、生命出了状况,那种不和谐,会影响到我们生命本身的流动和体会。
同样是90后的熙婷为我们带来“死与生的声音”。说实话,在这个年龄段里,听到这样大爱大悲悯、大生大死大挣扎的段落,确实是很少。她讲述了她生命里的三个声音:外婆去世时的声音、一个想要自杀的朋友的心跳声,还有歌者对生命充满热爱的声音。透过声音的力量进入生命中那些超越形式的流转与承载,由此反思人真正的存在是什么。很奇怪,往往在经历大死大悲时,我们才更深刻地感受到爱,这生命里永恒不变的星辰。“世界自在拈花,让我如何不微笑。”当卡雷拉斯的声音响起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颤抖,那首“今夜星光灿烂”,那段“我从未如此热爱生命”的咏叹,令人在感恩中落泪。
黄岛主的演讲则显示了一种回归,他是一位海归。从英国乡村的宁静中,他找到那种属于古典文化里的慢节奏,于是他想起了写信,也许是随性,却也是真性。听他娓娓道来那些美丽的、各种形态的书信,进而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在一架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看风景的我们,是否体会到了一草一木原本的美丽?时间都去哪了?那些斑驳的影子都去哪了?唯有一种不变的心情,从文化的土壤里生长出来,再次悄悄爬上你心灵的窗户。“慢慢走,欣赏啊!”
感谢大家,我们一起做了一次实验,尝试着去记录我们的城市,其实是因为她承载了我们,所以我们这些散落的碎片,也都泛着她身上的美丽。这又是一次“吃土”,去触摸温柔的大地。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时间是舟,载着一船星辉,走向未来。所幸我们有一颗心灵,她在岁月的岩缝里诉说:“我没有忘记!”是的,我们并没有忘记,我们生生世世没有忘记,这就是文化了。昨天观看藏传佛教的“坛城”,当那些由细沙积成的华美精致的楼阁和众生随着轻轻一扫便归于本相之时,我们才明白,生命是一种何等脆弱的存在。然而我们有永恒的故事,有不老的情怀,有着迈向绝对时那不可重复的偶然,一颗沙子不只是一颗沙子,他是裹着文化的沙子,这就是我们——“不死之沙,不老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