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则心亡,心亡则忙。
各位同学,请答题: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题库:
"忙"字拆开来讲就是“心亡”,忙则心亡,心亡则忙。这句话表达的工作压力引起的()
A、情绪问题
B、认知问题
C、绩效问题
D、工作满意度问题
当我们没有事做的时候,总想着忙起来,忙起来,起码证明是有事做,不是碌碌无为,不是深居简出,不是一个闲人,没有价值。
于是,“忙”变成了一个“有价值”、“有用”的一个标签,没有这个标签,会慌。
可是,这个标签久了,就麻木了,就开始“没心”地忙,因为不忙的话,“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估计只有下面两种情况,我们才会想起“为什么忙?"这个问题:
- 1.大脑还有空间,带宽还够。
- 2.突然遇到一场病或意外,不得不在床上度过一周,被迫闲下来了,于是时间有了,带宽有了,空间有了,人就开始思考哲学上的几个终极问题了。就像我们常说的“无事生非”。
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们的大脑需要思考“为什么忙”的空间、时间和能量。
空间哪里来呢?
一、在物质世界中,断舍离。
- 断舍离:斩“断”不必要的物品流入,“舍”去形同废物的物品,我们就能从物品的拘束中脱“离”出来。“断”与“舍”这两种行动(doing)的交替重复,会带来“离”(being)的状态。
关于断舍离,请移步我之前的文章《“自我”之断舍离篇》
断舍离中有一个重要的法则“751法则”,是整理、整顿法的基础法则。
这个法则是关于总量限制的。
1.抽屉等“看不见的空间”,收纳的量要控制在7成以内。
2.桌子上的笔筒或书立等“看得见的空间”,收纳的量要缩减至五成以内。
3.相框或展示架等“展示性的空间”,收纳的量要控制在一成左右。
为什么不填满了,非要有一个控制量呢?
因为填满了,就没有空间,就不能再放入其他的东西,正如,我们常说的“空杯”心态,常听的故事“怎样在满满的水杯里再装入水呢”?
真相只有一个:先留出空间,才能放入新的物品。
人的大脑也一样,塞满了太多的东西,就再也塞不进东西了,大脑已经到了极限。
就像电脑的CPU一样,98%使用率的时候,再打开一个程序,结果就是“死机"。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杀掉CPU利用率最高的进程,让CPU使用率下降到“红线”以下,然后,再杀掉暂时不用的进程和程序。
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怎么留出思考空间呢?
- 1.对于满负荷的大脑,满负荷的内心世界,要KILL掉占用最多空间的事情,红线以下。空出空间,再启动思考“为什么”的进程,占据你所剩无几的大脑空间。
- 2.对于外部环境,运用751法则去收拾物品,留出外部的空间,让自己大脑、内心的空间看到、感受到。
正如,心理学上所说:外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751法则不仅可以用在物品上,在处理工作,思考上,也可以使用。
比如:
- 大脑的抽屉里,7成以内。有空间获取新知,加强输入,锻炼内功。
- 大脑让外界“看得见的空间”,要缩减至五成以内。外功的量要练精,聚焦。
- 大脑给外界“展示性的空间”,控制在一成左右。艺术品、精品的量能有一成那是多好的事啊。
如果一个人的修行,从7->5->1,那该是多么高的境界啊。
在没有踏上修行之路钱,先把内部和外部资源,整理一下,用751,去缩减总量,剔除没用的东西,剔除垃圾,把这些倒出去,给自己留个空间。
一个让大脑思考、内心安宁的空间,一个让“忙”有了“为什么”的提问空间,一个让忙有了意义的空间。
二、整理术中的MEST原则。
M=materia(物质)
E=energy(能量)
S=space(空间)
T=time(时间)
四个方面是关系型的,没有主次之分,原则为:
- M多了,会消耗能量。
- E是能量守恒的,不要在不必要的事情或物品上消耗能量。
- S,好的空间会给人好的E,不好的空间会给人不好的E。
- T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时间就是节省能量、资源。
这个法则也可以用在职场、生活、心灵、知识整理各个方面。
比如:
在职场中,对工作任务的整理,减少任务(去掉不必要的任务,聚焦重要的任务,看不清的任务,暂时不多花精力),整理办公空间,人际空间(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增加能量(获得领导及时的肯定反馈,多和积极主动的同事在一起),提升时间利用效率(学习优秀的技能和方法)。
如果你忙了,说明T多了,那就想想是不是M多了,E少了,S没有了,然后在忙的那些事中,用M,S,E,T四个维度去梳理,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用了多长时间,情绪、能量场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空间没了。
** 给自己点空间S,让M少点,E多点,T更有效率点。慢慢的,渐渐的,忙就会变得有意义了。**
三、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北宋文学家 苏轼 《初到黄州》
记住,再忙,也要给自己空间,把“垃圾”倒出去,装入“忙”的意义。
差点忘了,题的答案是,相信你明白了,你说呢?
你的喜欢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记得点个喜欢再走哦。
鸡汤、干货和朋友你一起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