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读的这篇文章原本的名字是叫“正则表达式对我意味着什么?”,就在我坐在电脑前准备些这篇文章前,我将名字改为“模式识别对我意味着什么?”
正则表达式 与 模式识别有什么关联,我又为什么最终觉得用“模式识别”这个词更好一点?下面后给出我的想法。
直接说结论,模式识别对我意味着:
- 一个强大的化繁为简的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 让我认识到“模式识别”这种思想的强大,最终可能会引导我改变看问题的角度。
- 是唤起一段记忆的咒语。
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运用模式识别的工具除了正则之外,一定还有其他的,但限于我当前状态下认知局限。我只能先从正则表达式这一个角度,来表述模式识别的思想如何在生活中提高生产力的。
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什么?
wiki:
a sequence of characters that define a search pattern. Usually this pattern is then used by string searching algorithms for "find" or "find and replace" operations on strings.
wiki:
是一系列定义搜索模式的字符序列。 通常这种模式会被字符串搜索算法用于"找到"或"找到并替换"字符串操作。
能够做什么?
例子:
用模式识别的角度看待事物
大部分的人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们很难记住没有关联的事物。
你现在可能很难回忆起上周自己所做的事情,虽然那些事情没有过去很长时间。
但对于一些场景和经历,即使过去很多年依旧印象深刻,我现在依旧清晰的记着六年前,骑车100多公里从南京骑到安徽的芜湖,中午我和朋友将车停在路边,躺在柳树下睡觉,一只毛毛虫🐛爬到我们躺着的防潮垫上时,我当时感受。
这样的经历只有一次,却足以印象深刻。
高高的太阳,闷热的天气,在太阳下低垂的柳树,远处的山,山腰上树木掩映着的宝塔。还有就是疲惫的身体能够躺下来时的惬意。
每一件事物都是在刺激着我的情绪,我不需要使用理智去记忆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已经足以让我印象深刻。
Pattern recognition (psychology)
wiki:
In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attern recognition describes a cognitive process that matches information from a stimulus with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memory.
模式识别描述了一种认知过程,该过程将来自刺激的信息与从记忆中检索的信息相匹配。
是唤醒一段记忆的咒语
回想一下,自己认识一个事物的过程。
接触到一个新事物的时候,可能是以名字开始的,也可能是直接见到了这个事物的面貌。
后面会随着获取更多关于这个事物的信息,原本对于新事物的模糊轮廓,慢慢变得饱满,有边界。
就以“模式识别”这个词为例吧,说说我自己的认知过程。
最开始避免不了的就是陌生感,四个都认识的字,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无法用语言去表达含义的词。
即使通过Google搜索到解释,也无法使含义与词很强的关联起来。这个搜索查看解释的过程的最大价值,就只出现在含义没有被忘记的几分钟内。当注意力转向别处,记忆模糊之后,“模式识别”这个四个字组成的词与它的解释在你脑中就成了彼此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随着时间推移,脑中很难再通过这四个字唤起一段记忆。
当然这是在你没有刻意背诵与重复的情况下。
为了将这四个字与脑中的记忆关联起来,我需要内观自己“认识”这个字的过程,将过程想清楚之后,加强字与含义之间建立关联的环节。对于词含义的记忆片段可以随机存在潜意识中,但词和关联需要被记住。
在知道词的含义与解释之后,将自己的记忆放空,假想自己回到第一次见到这个词的时候,如果通过逻辑推理,调用之前过往学习的知识,推到出最终的意义,每步的推到并且是合情合理且可以反复验证的。
这个过程就像一颗种子被埋在的泥土中,从发芽🌱,长大,开枝,散叶,最终分散成很多枝杈,从每一个枝杈的末梢都能反向回到最开始的那颗种子。
一下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
模式
模具,样式
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的特点作为模具,使用这样的模具复制很多相似的事物。
关键:共同的特点,即规律。拿到某一个具体的事物,可以判断这个事物是不是属于这个模具的,即可以校验。
识别
遍历脑中已有的记忆,如果与脑中已有的记忆想匹配,与之相关的记忆就会被唤醒,相关的信息也被调用出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