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天,对投机者理解已经不是贬义。社会的压力,时时提醒我把握住机会。而投机,利用记会谋取个人利益,也许正应了社会。
压力,误解,非议,贪婪,利己。我们看着可怕,但又真实不得不面对的名词。贪婪也许是人性的弱点,压力刚好给了它肆意生长的环境,利己也更是推波助澜,误解非议恰到好处的时时阻隔了出于自己对间接伤害的内疚。所以大家都恰到好处的回避了反思由于自己带来的间接伤害。
而这些时刻充斥这机会心理的“投机者”也许是最苦的。在家人们前是神神叨叨不着调,在外人面前是脚步虚浮不着地,在领导面前是恍恍惚惚不踏实。结局也不见得好,往往是人见人恨,没有啥知心朋友吧。承受着不被理解精神上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默默付出也似乎很敬业。
但是反思一下,这种“投机者”处境这么尴尬为什么却应了社会。也许社会也是“利己”的吧。所以当你看到社会上,毒奶粉换个包装换个商标,生产线原料都不变的情况下居然畅销,皮革奶加量不加价后居然也畅销。仔细想想似乎被媒体曝光不好的东西反而发展的不错,不符合人们价值观的东西反而得到较大发展。比如莆田系医院,也不见得被指责几句就停滞不前了,比如寺院明摆被商业化了,人们信仰依旧高涨热情不减。所以酒驾后被刑拘,吵嚷这要上电视就不奇怪了。有人愿打有人愿挨,有混乱才能浑水摸鱼,投机者的行为也正常不过了。
再深究,既然是投机者,那么对市场把握一般比普通人要强些。也就是说消费偏好变了,容易被投机者利用了。也是,想想现在人的精神消费真的让人惊叹,也许有月光族住地下室或是廉租房,吃的是便宜的饭菜,但去网吧绝对高端去游戏厅绝对显逼格,打赏网络主播绝对不会手软。那投机者,绝对会打歪主意了,所以网络高消费发展的挺快。网红被细分,延生出声优,延生出陪练。投机者当然把握住,确实也容易忽略这些东西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苦莫过于投机者,不被理解的看似努力却好像不务正业。最窃喜的莫过于投机者,不被看好却阴错阳差的应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