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星球原创第130篇
我是日记星球140号星宝宝,正在参加日记星球21天蜕变之旅,第130天。让每天记日志的好习惯融入到血液里,且行且快乐!
2017年月24日 星期一 晴
【山下的八百里关中平原】
八点整,向山顶出发,向老子爷爷的炼丹炉出发!
此时三岁的小语还在床上睡觉,因为山路比较险峻,小语妈妈没准备带上她,准备一个人先偷偷走到桥头等我们。还没走几步呢,小语穿着小裤叉张着嘴巴就哭着从二楼跑出来了,看样子非得带上她了,如此关键的时刻跑出来,是有一颗求道心啊!
一路上,小语是欢快的跳上去的,最后还学着动物的样子真的爬楼梯,一个十岁的大哥哥走到半路就不愿走了,一个人坐在亭子里等着我们下山。家长的理念是:走得动就走,走不动就不走了。
信念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
行至半山腰,小亭子里有一块精致的石碑,碑文是一首《怀苏亭》:剑舞有人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众山小,不待传经意已空。这是苏东坡在周至县当官时写下的一首诗。
烽火老师给我讲这首诗的意境,会剑舞的公孙大娘的有一门绝技:耍剑的时候泼过去一盆水,一滴水都不会沾到她身上。草圣是指王羲之的后代唐代的怀素和张旭的行草像公孙大娘的舞剑一样行云流水。
站在亭台眺望山下的风景,八百里关中平原一眼望不到头,不需要解释,此情此景已了然于心。
【怀苏亭】
顺着台阶往上走,每到一处景点,坐下来休息一阵子,大人聊天,孩子们嬉闹,在这大自然融合度高的仙山高处,道亦有道。
到达最后一处休息景点,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店家的小儿子抱出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黑狗,小小的狗儿被捧在小小的手里,刹那间有种天人合一的和谐感,简直太美好,拍一张照片留个念想。
继续下一站,也是最高峰,老子爷爷的炼丹炉。烽火老师说我只要能爬到山顶就得着道了,之前每一次外出只要是远路我都喘不上气,总是被落在后面。
烽火老师担心我上不去,把他的拐杖递给我,我拿着拐杖说:“这是一根禅杖,你就是老子的化身,来点化我的。”
他笑着对我说:“你能爬到山顶,身体就一定会好,其它的都是假的。”
拄着拐棍上山,双腿像弹簧一样充满了活力,也许是有人暗中指点,也许是一种暗示的力量。
很快就走到山的顶峰,老子爷爷炼仙丹的地方,羽化成仙的老子化作了太上老君,山顶供奉着太上老君庙,墙上挂着太上老君的《常清静经》。
如果登山纯粹只是为了看看风景,其实哪里都一样,看风景就是看人,看风景就是理解风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看风景是为了去身体和眼睛去触摸传承上千年的文明如何穿越到现在。
终南山上的植物种类是最丰富的,满山的各类野果随手都能摘到,站在每一棵大树面前,我们都要恭敬的称ta为祖先,ta们的年龄都在百年以上。
【百年老树】
拜过太上老君,我们没有原路返回,烽火老师带着我们走了一条崎岖的山路,途中遇见一处深山里的家庭旅馆,女主人长得很水灵,一看就是被山泉水滋养过的,屋子里收拾得整洁有条理,还有现代化的淋浴,住宿50元一晚。如果为了看更高更广阔的风景,这里确实可以住几个晚上感受一下。
旅馆的旁边租住着一位修行人,屋子里只有一张简单的床,除此之外,别无他物,也许这就是老子所说的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是最高境界的断、舍、离。
因为当天温度过高,那位修行人没有来。
【修行人的居所】
我们在她的家里买了方便面和鸡蛋充饥,边吃边聊天,巧遇我们所住村子的村长也来了,村长79年生人,年轻帅气,我印象中农村的村长都是老头儿,看来是我少见识了,这位年轻的村长谈吐不凡,被仙山滋养的农民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孩子们开心和的几只鸡一起玩,小语对鸡说:“过来,我要抱你。”童真童趣让每个人都哈哈大笑,我说:“如果你能抱住鸡,村长今天作主就送给你了。”
谢过女主人,我们又要出发了,途中遇见一户人家的黄黑相间的狗,眼露凶光,还一直跟着我们,因为它看上了玛丽莎,当它跟着我们越走越远,眼神开始变得柔和了,烽火老师说:它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地盘,我们就不用怕了。原来狗仗人世就是这么回事儿啊!今天发现这条狗还在我们家门口徘徊,不愿离去,对玛丽莎真的是念念不舍,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一样的。
【年轻的村长】
继续前行,路过一处山坳,有两栋简陋的房子面对面矗立着,左边的房子里住着一位老者,正坐在屋子里劈竹条,气定神闲,不紧不慢。
我独自走到他的门前看着他,他用手指着一条板凳招呼我:“进来坐。”坐在屋子里感觉格外清凉,我问他问题,他不即时回答,我以为他耳朵背,就大声喊着问他。他是一位独居的老人,75岁,没有老伴,也没有儿女。
我问他经常下山吗?他摇摇头。我问他一个人几十年都住在这里感到孤单吗?他说:“做神仙呗!”他的神态和谈吐不像一个普通的孤寡老人,直觉告诉我,他要么是个农民打扮的道人,要么就是一个清静的修行人,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不可能一个人在这样的深山老林里住几十年。很多在深山里居住的真道人都是衣衫褴褛的打扮。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们眼中的道家真人都是一身道袍,长发飘飘,手拿浮尘,仙气十足的派头,这些描述都是虚构的。
佛和道的不同之处,佛要显圣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景像。而道呢,即便是道家真人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认不出来,道家看中“缘份”二字。
这位独居的老人最令我感到奇怪的地方是他的整间屋子里就没有床铺,我问他:“您晚上睡在哪里呢?”他指指对面的房子说:“我以前就住在那里。”他不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房子旁边的山脚下供着神仙牌位,分别是: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太上老君。老人每天下午都要烧香,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必备功课。要下山的时候,我们问他往哪里走,他指指向上的路,我们说要去讲经台,他指指向下的路。
烽火老师说道人不会给你说破,他会让你猜,下次我们来就往上走,走到没有路为止,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我问烽火老师:“他晚上是不是打坐睡觉?”烽火老师说:“我们下次给他背些粮油来,顺便在他家做顿饭吃,仔细跟他聊聊,你的疑惑不就解开了吗。”
下次还会来,带着一份好奇。
向回家的方向问仙沟前进,一路荫凉,因为有小语在,一路欢歌。
我抱着小语走险路没有摔跤,在一段相对平坦的地方狠狠的摔了一跤,一直在想,为什么会摔跤?是不是内心太容易骄傲了,在问仙沟里神仙点化我呢,做人要低调一点,做事要踏实一点。
【问仙沟】
经过仙枣地,有一段民间传说:宋代初年,华山陈抟老祖偕华阴县令瞻访吕祖,适逢吕洞宾偕童子赴蟠桃会下界,在此与陈抟老祖揩华阴县令相遇,吕祖从怀中取中红绿仙枣各一枚,赠陈抟老祖的是红枣,赠华阴县令的是绿枣,由于县令并不认识吕洞宾,随手将绿枣还给童子。吕洞宾走后陈抟老祖才告知县令送枣者正是吕洞宾,那枚绿枣实为几千年长成的仙枣,县令听其言,后悔不已。真是“不识好人心啊!”旋即向山处追赶,途中遇一农妇领一女孩,问后农妇回答:见道士经过,无复回见。陈抟老祖告诉他,农妇就是吕洞宾,县令捶 胸顿足,扼腕长叹,“问仙不识仙!”从此以后,此沟就叫问仙沟,此地遂名仙枣地。
【问仙桥】
人间是个迷魂阵,世人都在道中迷。
认假为真,不知所踪。
问道,道在何方?
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只有五千言,它囊括了世间万物的真理,老子说: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知道我的人很少,懂我的人就更少了。
跳出文字看老子,不被文字束服,我们又活在神彩飞扬的文字里。
老子是入世的,他的思想满足了人性,满足了小我,老子所言适合这个时代的节奏,人人皆可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