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效学习需要知识地图
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学完就忘了,用的时候又想不起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我们大脑的记忆原理出发。
实际上,我们大脑是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
我们的短期记忆容量很有限,比如我现在给你15位数字,735062834018356,你能记住吗?大多数情况下,很难。
但我们大脑的长期记忆容量几乎是无限的,想想看,你小时候背的一些唐诗,篇幅那么长,到现在是不是还记得一些呢?
所以,要想学过之后能够记得用,就需要让大脑知道,这是一条有用信息,然后让这个知识进入到自己的长期记忆中,存储下来。
具体到学习中,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跟某个现实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想好这个知识怎么用,这时候就更容易记住。
可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有时候明明记得那个知识,但是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别人一提醒,你就想“哎呀,对,这我学过啊,怎么刚才不记得用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长期记忆虽然容量无限,但因为信息太多,所以我们常常无法检索到。
那么问题就明确了,想要记得我们学过的东西,并且用的时候能够记起来,除了想好知识怎么用、让知识进入长期记忆之外,还需要能够方便检索到这条知识。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更方便检索呢?想象一下,你桌上有一堆文件,你怎么才能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那份呢?很简单,这些文件需要分类有序地放在桌面上,而不是无序地堆在一起。
记忆也是一样,能够让我们用的时候检索到的方法就是,信息需要有结构、有关联、有分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就像地图。不管是记在大脑里,还是记在你的笔记里,都需要有结构、形成地图。
同时,这个方式,也能避免我们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如何构建知识结构
好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变成知识结构呢?
主要分两个步骤,分别是解码和体系化。
首先是解码,也就是看清树木的过程。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概念时,我们会努力去理解字面意思、理解它的含义,“这是什么意思?”“传达了怎样的信息?”。这一层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属于解码的第一步。
接下来我们还要深入思考这个概念的由来,“它是如何被推导的?”、“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最后,我们还可以围绕这个新概念做一些拓展,“它有什么价值?”、“作者是如何阐述的?换做用我自己的语言,我会如何解释这个概念?”等等。
通过解码,我们尽力去搞清楚一个新概念的含义、来龙去脉和价值,这对我们的第二步“进行知识之间的关联”,非常有帮助。
在这里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经常提到冰山模型,如何去解码呢?
先思考:冰山模型是什么,是人才素质模型,描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性格、动机、价值观等等。
接下来,解码的第二步是了解它是如何被推导的,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麦克利兰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传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测评并不能预示工作绩效的高低和个人生涯的成功。
然后,解码的第三步,“它有什么价值”,很简单,它的发现对于企业招人的指导性是非常大的,知道招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同时,对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发展也是指导性很大的,我们就能够知道,可以多花时间在能力提升上面,而不是在知识技能上面。
第二步是体系化,也就是看清树木后望见森林的过程。
找到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知道这个知识点用在什么领域,在这个领域的知识中,属于哪个层级。
那具体来说,我们该如何做体系化呢?
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
自下而上指的是你自己通过碎片化知识来总结出体系和结构,而自上而下指的是你拿一个现成的知识体系,把碎片化知识往里面放。
“自下而上”难度较大,需要自己在零散的知识点中找到联系并构建体系,比较好的方法是通过在脑海中回顾学过的知识点,来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进行总结和概括。
比如说,你刚刚升任主管,学习团队激励,看到很多好的做法,这时候你可以自己做一些归类整理,比如物质的、非物质的,或者用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等等,形成一个团队激励的框架。
但是,相比“自下而上”构建知识体系,更方便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也就是说,一开始就有一个大的体系结构,然后每学一个知识就放进去。
比如说,你现在知道,高效学习需要先有正确的理念、再有目标、再获取信息,理解和记忆信息等等。那么你今后你看到一些写学习方法的知识,就可以归类到里面去。
再比如说,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是这个思路,先针对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定义出所需要的能力,然后每个能力有相应的课程,这样有个整体框架之后,再来制作每一个课程。
3.如何通过速读快速提炼结构
刚才提到,自上而下的方式来建立知识结构更方便,但问题是:在我们学习一样东西之前,我们对它并不透彻了解,要如何能够获得整体结构呢?
答案是快速阅读,然后提炼。
对于阅读,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既然要阅读一本书,就应该一字不差地阅读,没有读完这一章就不能跳到下一章,其实未必如此。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学习是有目的的。既然有目的,那么阅读就不应该是面面俱到,而是聚焦学习目标。眼睛一直盯着终点,才会跑得更快。
而且,阅读也不是只读一遍的,一般来说,学习一样东西,先得有个全局概念,所以我们通过速读来提炼结构,然后再深入细读。这样在细读的时候,就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的部分,略读不重要的内容。
好了,回来说说快速阅读,要做到快速阅读,那么在阅读或听讲前,你脑海中需要过一遍这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或上这门课?我想得到哪些信息?阅读或听讲完之后希望能回答什么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后再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除了上述的主要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关于阅读注意点。当然,都是非常小的习惯。
第一是避免心中默念,我会看到一些人,习惯在看书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有时候甚至念出声音。看起来,读得更加认真仔细了,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帮我们更快速地对内容进行吸收。
因为心中默念的时候,大脑会先把文字转化为读音,再由读音转化成意义,会放慢阅读的速度,而且读音并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本内容,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将文字在大脑中直接映射为意义。
第二个注意点是可以运用指读法,就是用手指或笔尖引导眼球的运动,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睛天生在有引导物引导的情况下,运动得更快更精准,而且通过指读法能够有效地避免回跳和复读,提高阅读的效率。
当然,指读法并不是说要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的点过去,而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很快地进行跳跃。不过,如果你并不习惯指读,也不需要勉强,关键还是看个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