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自媒体的风口上,人们一方面在争抢地盘的同时,各种在线学习、培训等知识付费也风生水起,几乎到了无所不能教、无所不能学的地步。
一些手握技能者因此赚的盆满钵满,大声宣传知识付费的势不可挡。而那些知识匮乏者们,则开始疯狂囤课,好像不握有几门课程就不能显示自己的上进一样。但是,新媒体课程的完成率并不高,这说明很多人买了之后并没有学完,连学完都做不到,那就更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
的确,调查证明,很大部分的学习都卡在了最后一步的转化上面。不能成为自己的能力,学再多又有什么用。
《论语》的开篇第一部分就是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老师给出的解释是:学习并且反复去复习,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与孔子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相对应,都在说复习的重要性。但这个解释是不合理的。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实际上是“实践、演练”的意思,这句话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孔子是圣人,但首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必定是具有与常人一样的情感体验。如果真的是被老师们讲的反复复习、反复提问、反复考试的意思,那除了老师本人,还有人会认为那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吗?如此不和情理的话语怎么能在放在《论语》的开篇部分。
这个“学”不单单指的是学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包括礼仪、技能、思想、道德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习”正是将这些学到的实践运用。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才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验证并丰富对真理的领悟,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不快乐吗?这才是孔子“乐”的真谛!
如果只像今天这样学而不用,那么孔老夫子的“快乐”是体会不到的。
对于知识付费时代浩繁的知识服务,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智慧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习的目标一定是行动。就像“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一样,不能落实行动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
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很多人看了不少书、报了不少班,就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有知识、有能力,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去干一些自己没有能力完成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失了街亭”。在今天这个知识触手可得的时代,更应该保持定力,不能一味硬塞,而要去注重吸收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道转化为做到。
必须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就像吃饭、穿衣、睡觉一样,要把学习当成是日常中一件自然而然又必不可少的事情,时时学、处处学,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直到“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