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帖《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激起千层浪,帖中称奥凯电缆是不合格产品。
网文一出,奥凯电缆公司义正言辞,称网贴造谣且已报警,连发声明称3号线所用电缆“经质监局多次抽检的结果均为合格产品”,并表示“在招投标中不存在违法行为”。
没几天,画风突变。企业法人对公司因低价中标后以次充好、供应不合格电缆的行为供认不讳,并在镜头前下跪道歉。
企业法人热泪盈眶、颤抖不止的道歉再一次把低价中标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难道真的只是低价中标的错么?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评标方法主要分综合评估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综合评估法其实就是“腐败法”。
综合评估法最常见的是打分法,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谈腐色变”的今天,众多工程还是倾向于选择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认为这是有利于与腐败“撇清关系”的。
但在现实中,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已经开始“变质”,简单粗暴的演变成“低价中标”。
“低价中标”这是损人又害己的勾当!
就像此次事件,奥凯为了中标,不惜报低价,中标后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做法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等带来了巨大隐患。
另外,去掉“经评审”的低价中标,也被嗅出了“腐败”的味道!
整个事件,“经评审”无疑硬生生地被打脸。
一是体现在企业的资格审查上。奥凯公司仅投产两个月就成为西安地铁供应商,而且还是它的第一单生意。听上去,它感觉像是一个为了地铁建设专门成立的皮包公司。要这样的公司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电缆,就连外行人都难以相信。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竟“好运”到遇到工商部门工作人员“把关不严”,让这注册刚满一年未满三年的奥凯“破格”获评陕西省著名商标。
二是体现在产品质量的把控上。总承包商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肯定是缺失的。
另外,相关质监部门形同虚设。西安市质监局先后四次对奥凯公司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作出行政处罚,但无卵用,依旧没有中止供货。
除了西安地铁,奥凯的电缆似乎无处不在!
“问题电缆”还曾中标高铁项目,问题电缆牵扯到的城市,也已经从西安波及到了合肥、北京、昆明、大连等地。
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销售2.5亿元,近60家买方多为“中字头”。难道这些国企、央企就无一人能鉴定出这些产品质量的好坏么?难道奥凯“偏心”,把不合格的电缆只给西安地铁么?这一切的一切期待得到尽快的核查,总该给个交待!!
回到本次事件,无论是总承包方放水,还是奥凯造假,亦或是质检部门失职,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变质”的经评审低价中标后,所带来的巨大恶果。并且这为滋生腐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改变这种乱象,采用工程招投标摇号法才是唯一的出路。
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后,符合要求的企业均可以参加投标。这种投标方式减少了评标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增加随机性。人为的因素减少,从而进一步遏制了串标、恶意竞标,做到真正的公平。
以上是西安地铁电缆门最新的视频,
“王志伟”越看越像事件的背锅侠、炮灰。
一个毫无技术、毫无背景的“王志伟”竟有如此神通:
奥凯首单业务就拿下西安地铁项目
两年多的时间就销售2.5亿元
近60家买方竟多为“中字头”企业
如果当中没有丁点猫腻,
你让我们情何以堪!
同是混工程圈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