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车队渐渐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嗅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叫做大山。相比其他人的期待与激动,我对这次助学活动更多的是亲切与淡然,因为我也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小的时候也同样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这一切都让我感同身受。
在进行贫困回访分组时,我主动要求去最偏远的一家,同行的还有项目部的几位同事和星辰在线的一位记者。小男孩名叫廖克锋,今年15岁,可看起来只有10岁那么高,明显的营养不良,面色发黄,枯瘦如柴,头发应该许久没剪了,但那双眼睛却清澈如水,发着淳朴的光。这就是大山里的孩子,再糟糕的外表也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的善良与纯粹,那双眼睛总吸引你想去探究点什么。
小克锋有点内向,不主动与我们交流,只是把刚刚领到的新书包拿出来,看了看,装进袋子里,又拿出来,如此反复了好几次。面包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像个醉酒的老汉,抖得酸水一直在我们胸间打转。50分钟后,车停了下来,大家都以为到了,没想到只是因为没有路上去了。下车后,愣住了,眼前的那是不折不扣的野草丛生的小山路啊!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这里本没有路,只是小克锋走多了,也就成了路。当问起这里离他家远不远时,小克锋连连说“不远,不远,就在上面”。一行人在小克锋的带领下,正式开始走进山里。可哪里跟得上他的步伐,他就像一只灵敏的小猴,很快就窜出很远,时不时要驻足等我们跟上脚步。在我们都大汗淋漓、喘着粗气时,他却是大气不喘、一滴汗不流,或许在他的眼里,这就跟我们从厨房走到客厅一样简单。
40分钟的山路跋涉后,终于到了,疑问顿生:这房子看起来很好啊!分明是小洋房嘛?跟大人一聊天,才知道,那是他伯伯家,原来小克锋的父母都不在家。伯伯是位很慈善的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豆奶、冰棒、甜酒,所有家里好吃的都一股脑儿拿出来。“克锋是个苦命的孩子,他爸爸已经60了,妈妈也57了,家里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那几亩地和几头牛羊,每逢春季,都要到处借钱买农药化肥,他妈妈精神上有点问题,经常离家出走,这孩子从小就缺乏母爱,爸妈经常不管他……”心情忽而变得沉重起来,也许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他更缺乏另一种叫做精神的东西,那是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来到小克锋的家,那是记忆中遥远的破旧木房子,简陋得让人唏嘘,没有电视,没有风扇,甚至没有桌椅,只在墙壁上挂了几样陈旧的厨具,做饭的灶就是最原始的柴火灶。地面很整洁,有扫帚的痕迹,应该是趁着我们在伯伯家聊天那会,小克锋回来打扫过,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步入卧房,那么狭窄的一间,楼顶就是用一些木板盖起来的,抬头望去,都可以看见外面星星点点的阳光,遇上下雨的话,那境况可想而知了。“他们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因为没有多余的被子可以铺床,你们看看,这被子,都是发霉腐烂了的”,执手掀开被子,伯伯已无语凝噎,同来的一个女孩已经泣不成声,无法想象这么小一张床,怎么睡三个人?这么差的棉被,睡起来是什么滋味?没有风扇,没有蚊香,什么都没有……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都被狠狠击中。
整理好情绪,我们同小克锋聊起天来。
——“现在放暑假了,都做些什么呀?”
——“下地种菜,放牛放羊。”小克锋的话总是那么短。
——“那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看小说。”没有犹豫,几乎脱口而出,令我们有点惊讶,不是看书,不是打球,不是画画,这些本应属于这个年纪的兴趣爱好,他竟然都没有,只是爱看小说,对于这个答案,我更愿意理解为精神引导的缺乏,我相信本质上他是健康向上的。
——“长大了想干什么呢?”
沉默,很长时间的沉默,似在很努力地想,亦或许他从来没想过。“当老师”很卖力地说出了这三个字,“我的成绩中等偏下,还不一定考得上高中,就算考上了,也没钱读,想当老师也是很远的事”,小克锋难过地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
直到我们要走了,小克锋的父母都没有出现,心中不免疼惜这个孩子,本应享受无限宠爱的年纪,却连自己的父母也放任不管。同为大山里的孩子,有一点我比他幸福得多,那就是,我有一双疼我爱我的父母,还有父母“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鼓励与支持,精神上的力量远比物质来得大,而精神上的缺乏也远比物质上的缺乏更可怕。面对这样一个物质上缺乏,精神上更缺乏的山里孩子,心中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