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每天午休时间,总喜欢一群人围在一起东侃瞎聊,不管什么话题,只要秉着不正经到原则,总能“愉快开心的度过”。一段时间后,总感觉那些时间只是傻笑欢腾而过,其实什么都没留下,名副其实的“Kill time”。
后来在认知层面被灌输“Kill time”是个贬义词后,午休时大家齐聚一堂的欢乐时光就开始变得兴趣怏怏。那时办公室来里新同事,我就趁机改变习惯,午饭后就只是跟新同事散步。由于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就刚好把每天新学到的东西转述给同事,真点是一举3得了。一来,可以直接把刚获得到新资讯,观点,认知改变或科技转述与她,让我加深自己对此概念的认知,据说输出是最强效的记忆。二来,同事也觉得新鲜,说每天从我这里也可以学习不少东西,我们的关系很快变的很好,不管是不是二手认知,也至少比每天被轰炸的群体认知强;三是对我的激励,平时尽可能坚持新的输入,有时在看文章后大呼过瘾,接着的念头就是这个明天要跟同事分享。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就像在餐厅点菜时该选炒土豆丝还是青椒的决定,吃进嘴里就成来完全两样的味道,更别说两者的元素,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都是完全异样了。我自觉这个小举动对我的帮助和改变之巨大,相信未来会看到更明显。
任何人的真正改变应该都是从认知层面开始的吧,心理有自带箭头的轮廓,虽然没有印上说明书,可是有个方向的指引就足够,循着那方向行动。接着是执行了吧,若此步不跟上,认知就只算是幻想。可若没有认知层面的认同,无所谓谈执行力的吧,只能算是盲目的蛮干,累了就趴下,消耗点热量又回到原点。
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了知行合一的问题,可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认知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而且每天都在变化,好听点是升级,执行还没来得及跟上脚步,她已一尘绝际。再者,行动也不是人类基因自带的。我们的的认知系统默认设置是“懒惰”,能走捷径是不会绕远路,偷懒是最高级的姿态。绕过这些初始设置简直就是反生态,强行把“舒适区”想象成“地狱”,为了逃离,全力抗争,拼了老命去行动。
人生本来就不那么容易,可越经历不容易,内心某处反而觉得更丰满,反哺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