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了公众号一篇文章,说是纪录片《人间世》里的张丽君,在身患癌症舍命生下儿子离世一年后,她的老公将儿子过继给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再婚了。吃瓜群众一片哗然,无不在谴责痛斥男人的凉薄,为张丽君惋惜不值。
照实说,乍一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我也很愤怒。伉俪情深的妻子才走了一年,男人就把持不住了,连俩人爱情的结晶都忙不迭送出去了,这还是个人吗!
愤怒归愤怒,待冷静下来,再来看这件事,这不很正常啊。不用看新闻,身边这种例子不也比比皆是!
我刚来这个单位的时候,就听同事说,办公室里一个长得很俊的英语老师患病去世了,生前人美心善,夫妻恩爱,死后过了没有半年,男人就再娶了。看客们也就是在这唏嘘唠叨几句,能怎么着?不会影响人家生活分毫。
去年暑假,有个小学那边的同事,在下楼梯的时候,突发疾病,从楼梯上滚下去了。因着工伤,赔了八十万。男人倒也挺仁义,到现在没听说再娶。好在她的儿子上大学,也长大成人了。那这个男人会一直守护着他们的爱情?那也未可知。或者,如果那个男人一直孤独着守候着,就值得我们称颂?
当然,也有男人为了孩子,怕再婚后,孩子受屈选择独身的,凤毛麟角。对于前者,我们批判,对于后者,我们就赞颂,这合适吗?我们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自古以来的文化浸润,女人尤其是母亲,深知十月怀胎不易,抚养孩子的艰辛,多数为了孩子为了家庭隐忍付出。我们这里有句老话,“宁跟要饭娘,不要做官爹”,话糙理不糙。你可能会说,连李清照不也在赵明诚去世后,晚年孤独无助之时,再嫁给了张汝舟。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女性的牺牲和付出。而大部分的男人,可能跟男性生理结构有关,或者男性天生易变,猎奇,寻求刺激。他们很难为了孩子或者为了家庭去隐忍或孤独坚守所谓的爱情。连写下千古传唱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轼在发妻逝后不也再娶,晚年还有红颜知己相伴吗?
我想说的是,这就是夫妻关系,这就是真实的人性。夫妻关系最是微妙。唐代李冶在《八至》中有云“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最后这句,深刻诠释了夫妻关系。两个原本素不相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因着彼此欣赏吸引走到一起,为了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的共同责任而相互扶持,这种关系更可以比作战友,一个战壕的战友更贴切。除此之外,你不要奢望太多。同样,对于人性,你也不要高估,否则会很失望。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当下,活在当下,这是我们所能掌控的。至于其他,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