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某一天,我满怀美好,背着行囊奔赴他所在的城市。九月的某一日,我满目伤感,目送他背着行囊离开。
我到这里半月有余,两人相伴半周不到,他由于工作要求,需要到某地实行一个半月的封闭管理。
一个半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若我有工作,有朋友,四十五天,不到七个礼拜,忙着玩着就过去了,毕竟我们异地相恋了无数个四十五天。可现实是除了上下空荡荡的屋子,我“一无所有”。
一座城,一栋房,一个人,一个半月……
一个人的日子,首当其冲的就是自己的吃饭问题。桃李年华的假期里,母亲教过我一些养活自己的饭菜,我也学会了三两个菜的做法,但两年的十指不沾阳春水,早把那些所学归还给了母亲。即便会做,我也不知道何处买菜,我压根就不知道菜市场的大门朝哪面开?!
平常,他公司负责他的一日三餐,他负责我的一日两餐。早上帮我买好早餐,晚上帮我带回晚餐或宵夜。周末我打扫卫生,他买菜做饭。其实本来就没几个周末,本来就没烧过几次饭,本来两个人的生活就没来得及步入正轨……再多本来也于事无补,再多思多想也无济于事。
在陌生的环境,一个无生活技能的人,要单独生活一个半月。为了不让自己陷于困顿,我决定提前做准备。我决定把水果作为早餐,午餐外食,晚餐泡面,饿了就零食充饥。
这样的三餐安排,三五天可行,三五个星期就是自己找虐。
果不其然,第三天就对自己的安排产生了怀疑。吃着水果,如鲠在喉;外食除了麻辣烫,几乎别无选择;泡面闻到味道,就食难下咽。不得已,我只好硬着头皮打探外面的吃喝之地。
走出去,真得发现了一个推平板车,卖炒饭的摊位。摊主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妇人,由于是一人支摊,卖的种类很少,炒饭、炒面、炒年糕,天天老三样。青菜极少,又太过油腻,不出三日,我已不想再次光临。
又是周末,一个人走在步行街上,东看西望,看到了我和他一起吃饭的餐馆。一周没有好好吃饭的自己,脚不由自主地迈进餐馆。餐馆楼上楼下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想来餐馆这种场所,尤其能让人体会热闹是他们的,孤独的只是自己。
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为了平复肚子的抗议,暂且抛开那些无用的感伤,我慌忙点了一份盖浇饭,一份汤,作为周末的午餐和晚餐。没有堂食,打包回家,急匆匆地逃离了那方热闹之地。
一个人窝在昏暗的小楼里,吃着吃着,伤感涌上来。想起自己原来的一日三餐:早餐,食堂花样繁多:豆浆油条、泡饭蒸饺、馄饨烧卖、炒饭蛋汤、小笼咸浆、包子稀饭……一个星期不会重样。午饭,科室六七人围桌而坐,六七个菜肴,两份煲汤,两份点心,边吃边聊,吃的尽兴,聊的开怀。
晚餐,两三好友或堂食或外出觅食。晚饭后,好友一起或逛街或打球或跳舞,一天一天简单却充实,温暖且快乐。
想想八月的我,毅然决然地抛开自己在乎的一切,奔赴更在乎的他,梦想着他这里有我们美好的未来: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真的是理想有多美好,现实便有多凄凉!
当初的我怀揣美好与期待,现在的我一屋、一人,一夜,一脸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