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成才离不开好的家风。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杨绛先生的父亲教育理念是:“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杨绛父亲的教育理念,对杨绛和其他姊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大家,从小喜欢文学,也有自己的主见和独立观点,面对强权不卑不亢,风雨里淡定从容,这一切都离不开她的父母影响,她的家庭环境。杨绛她父亲的刚正不阿,教会她敢于说“不”,贤惠多识的母亲与父亲的相处之道在杨绛跟钱钟书相处时也有着相似之处等等。
名门闺秀的养成是离不开好的家风的。如,第一夫人宋美龄,也是如此。再比如,后来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看书识字也跟着钱钟书一个样子,翻书飞快,喜欢用两个指头摘着书页。
网络上很火的一句话“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所以,一个小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恩爱。想一个孩子成才成人,更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就好比,想孩子喜欢看书少玩手机,那么父母自己就应该先看书,养成阅读的习惯,潜移默化孩子也会喜欢上阅读。
2.性相近,习相宜。三观一致,爱好相同,心灵相通的爱情最美最细水流长。
杨绛先生跟钱钟书从惊鸿一瞥的初见,到因共同的爱好相识相知相恋,到以后的日子里风雨同舟,相濡与沫,患难与共。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国民第一才女林徽因跟梁思成,何尝不是结缘于共同的爱好,有些相同志趣。
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坚持读书
在《杨绛传》中,让我最惭愧又最值得学习的是杨绛妇夫对读书的喜爱和坚持。当年杨绛随钱钟书去牛津读书时,在牛津图书馆博览群书,哪怕后来生了她的女儿圆圆也还是坚持上学读书,用功学习。 他们相知相恋皆因对读书的喜爱。两人平时休闲是读书,连度假圣地也是各种图书馆。甚至在当年十年改造,被下放干校,历经种种波折,两人也是坚持看书写东西。哪怕当时下乡不知何时能回城,最在意的仍是有无书籍相伴。两人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青灯黄卷相伴。
成功成才,所有的底蕴都来自于读书。杨绛先生后来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戏剧或翻译上的成功都离不开她的读书底蕴与努力。还有钱钟书的《围城》更是吸引一批又一批人去解读。
“腹中有书气自华”,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大家闺秀,哪个大家,哪个才华横溢精神富裕的人没有坚持读书的。读得书多了,身上的气质自然而然的流露了。
4、不抱怨苦难,把记忆留给美好,乐观生活更幸福
在书中,我们可读到钱钟书和杨绛先生因国家被侵略匆匆回国,饱受战乱之苦,到处奔波。解放后,1951年底,三反运动兴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杨绛先生无故被控“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1958年,“拔白旗,插红旗”运动,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二人都收到严厉批判,他们一家都相继被派下乡。文革风暴时,他们夫妇又被揪出来,被逼招认罪状,干苦劳动,“游街”等等。再后来又因“五七干校”,曾居城市的知识分子全驱赶到农村,进行劳动锻炼。
在这些苦难的日子里,一切的苦,在书中都是很少提及,都是留白,书中记录更多的是他们苦难生活中一些细小美好的事,记住的是快乐的事。他们面对苦难洒脱,乐观不抱怨,更懂得从生活里寻找美好,自娱。
到了后来,杨绛先生在面对女儿与丈夫的离世,依然乐观积极的生活,把一家人的美好记录下来。
5、爱情里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偏爱。
例如,在钱钟书创作《围城》时,杨绛包揽了一切家务,劈柴生火烧饭洗衣,没有做过的事都一一做了。面对钱钟书的小幼稚都是包容偏爱。
在杨绛先生怀孕时,钱钟书谆谆说道希望是女儿,像杨绛的女儿。还有,钱钟书写给杨绛的书信都是充满着爱的。
《杨绛传》这本书真的细细品味的,充满了人间烟火味,充满了爱,更能让人为杨绛先生的人格魅力折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