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千年冲积,给在深山的人类留下一个个小礼物。那就群山环抱的小坝子。景洪就是这样的一个。曼弄枫是景洪新开发的山脚平地。这些少得可怜的土地,成了各种商业或者住宅楼盘。但是并不景气的经济下,这里灯火寥寥。.曼弄枫的几家烤鸡店是一般的观光客很难到达的地方,也是本地人民还可以享受到的比较正宗的傣族美味之一。
所有的菜都没有江浙上海的精致摆放。却用直接的,浓烈的色彩和味道来冲击人的视觉和食欲。这中间也可以看出汉族和傣族民族性格的不同。汉人之中少有奔放的文化,多是压抑的规则,没有热烈的火把节,也没有酣畅淋漓的泼水节,好像从唐朝的唐玄宗跳过舞之后,汉人再没有什么皇帝跳过舞了。没有舞蹈的人生是残缺的,所以唐以后的汉文化是一种残缺的文化。当然,大家都是一种残缺的存在吧。远处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矗立在山脚下,隔着澜沧江,看着灯火通明的烧烤之城。
** 第一道小“点心” **,干巴肉丝。
风干肉,用木锤打散成丝状。现代科技可以让大部分人吃上新鲜的肉食。但是,各种各样的味道还是像会遗传的记忆一样,让一代代的人去喜欢祖先留下来的做法。本来是带上路的干粮如今在筳席上被回味着。
第二道,蘸喃咪的竹笋,抱歉光线昏暗,照片拍虚了。其实,就是新鲜的竹笋,煮好切开。这竟然是今天晚上最贵的一道菜。当然,过年时间,属于西双版纳的旱季。竹笋应该是比较少。禁不住昆虫和蝗虫们吃的:)
第三道,今天的主角,千呼万唤始出来,粉墨登场。 招牌菜烤鸡,景洪的烧烤,大部分都会用香茅草绑着一起陪烤的,但是,这道烤鸡竟然没有使用香茅草。但是的确火候很好,烤得外酥里嫩,油而不腻。
烤鸡要蘸两种蘸料吃的
一种是辣椒花椒和辛香料混合的粉末,应该不是咖喱,不过也不知道什么成分,原谅我的不求甚解。另一种,是花椒盐,这是横贯神舟大地,东西南北的最受欢迎的蘸料。当然,还可以蘸酸辣的喃咪,这更适合云南本地的胃口。喃咪是什么呢?下面再详细解释。其实傣家的食物少有炒菜,大部分是煮或者烧或者烤出来。这些东西都是极其容易让人上火的,所以,神就送给了傣族兄弟姐妹们丰富的蔬菜水果来降火,以做平衡。在众多的诸神礼物里,柠檬和茶叶是受欢迎的。
第四道,酸辣鱼。
云南人民大多喜欢酸辣口味,这道酸辣鱼现在看着照片还是让人回忆尤新。小炊锅是铁皮做的,里面有一小节炭,持续加热。熟透的西红柿组成的汤提供鲜红的底色。陪着豆腐皮,木耳,香草,茭白,酸辣子,青椒,线椒,勾兑出层次丰富的辣味混合鱼鲜。汤回感有辣而有甜。这里就像花椒和盐一样,豆制品很鱼也是一种常用搭配。
图片左下角就是傣族人民深爱的蘸水小料喃咪。应该是用柠檬汁,加捣烂的西红柿,青椒,胡辣椒,剁碎的蒜瓣调制的,应该有少许的糖或者味精,味道酸辣生津。让人蘸完还想蘸。一定要让食物在里面打滚翻天覆地180遍。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送到嘴里,斯密达。
第五道,凉拌黄瓜
是从街上到家里,最受欢迎的全民偶像级的凉拌食物,东北人民拍个黄瓜,版纳人民舂个黄瓜。这里的人民是不吃黄瓜皮的。醋据说过去是很奢侈的,所以,大部分还是柠檬代替,现在醋通过工业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柠檬成了点
缀。血红色的小米辣,绿色的线椒圈圈一直是必须的,还有一味大芫荽,味道更浓烈。不吃香菜单文艺小资,在傣家估计很难找到吃得下去的东西。
第六道,作为主食的煮米干。
米线,卷粉,河粉大概是所有北漂的南方同胞除了老妈之外,永远最怀念的一道食物了。云南人民有各种各样的米线米粉的吃法,傣族的米干不是米线,比卷粉和河粉都要薄和细。很浓度番茄汤,加本地的酸腌菜作为汤的底料。等到汤滚动时候放入少许的肉末和蒜末,等肉末变成白色,放入米干煮到汤再次滚起来,加上小葱花,和韭菜,就可以起锅了。
第七道菜,是一道碧绿的杂煮的蔬菜,有白菜花,豌豆尖,汉菜叶,南瓜叶。这道菜的特点是大火猛煮,水滚才下锅,这样才能保持蔬菜的颜色。汤里混合几丝平菇之后,会给菜增加一些菌类的香气和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