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日记是我听到身边的朋友述说有感而发的,并没有针对哪个内容撰写的,只是想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背井离乡在外工作的很多人,都知道在外打工不容易,起早贪黑每天所赚的钱还是那么点,然后有了一点点积蓄,可能就要把钱寄回老家修建房子,这房子只要一动工,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或上百万,然后就开始不断给我们制造很多压力。
这样例子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是这样的情况,他们赚的也多投入的也大,他们有的一个月可以赚几万到十万左右,有了这样的收入,在老家修建的房子投入资金也很大。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也有相同的经历,几乎房子一动工,就开始不断让我来输血,当然我是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的。
经过的事情,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条件的话,当然是修建会更好了,另外这种事情不要强求,在动工之前一定要把估价搞清楚,在动工之前一定要把设计方案确定下来,不然没有确定设计方案,可能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变更照成成本浪费。
咱们农村修建房子,其实不为了啥,就是为了图个面子。
大多数家人的房子,都是够住的。
在我老家,就有一个风气,就是爱攀比,这种攀比不是明着的,就是暗里较劲,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有。这种风气非常不好,但是这种风气也不是单单我们老家才会有,很多地方都有,其实这种就心理问题。
可能这种在农村,大家表现的更明显些吧。为什么,因为大家都身处同一阶层出身,大家自认为,我们都是平起平坐的,凭啥你能有,我就没有呢。
在这里大家出身阶层基本都是平等,都是农民。包括70-80年从大城市来的知青,在我们定居的现在也成为农民了。
以前在中国做农民是光荣的,地主是耻辱的。现在也是一样,农民是光荣的,以前没有地主了,就算有谁敢承认。
所以在农村大家出身都是平等的,所以你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呢?在加上最近十几年房地产热,掀起了风波,加上国家发展的越老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有钱自然会让自己过得舒服些。
只是苦了很多在外拼搏的年轻人,毕业几年出来赚的钱,大部分都投入了建房,甚至也开始负责了。
对于建房这种大事,真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和自己太较劲,看到别人有了自己就要有,别人是怎么样自己就要怎么样,这种方式不可取。
人生很短,青春期更短,在有限的青春期赚足自己年轻的资本,好让自己在35岁以后,更有主动权。
这种资本包括了财富、技术、知识、资源和人脉,如果在35岁前没有完成这些事情,而在35岁以后在去执行这些事情,可能真的太晚了,这也不是百分百的,有的人确实能在35以后积累大量稳定靠谱的资源,但是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
35岁以前我们要做的大事很多,不仅仅是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建房上,这种事情看上虽然很孝顺,但是如果把所有资金全部都投入到建房中,而苦了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大量资金的投入,会是赚钱的动力。可能会是,我不否认。
但同时也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的紧迫感是拉着你走的。有的时候压力过大,我们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真的是会畏手畏脚的,总是担心和害怕,这种心态可能就会变成了负担,一旦心态有了负担,结果往往都不会太好。反而会照成更多的压力袭来,这可能就是「祸不单行」的原因。
生活中有太多不容易的事情了,事事不可能都顺着我们意思,但是我们在做每个决定的时候,一定是认真周全的思考过,一旦决定就要负责的完成。
昨天朋友和我聊这些事情,我感觉他们压力很大,虽然他们月收入5-6万,但是他们负责率真的很高。都是会赚钱的人,银行负责就越大。
我自己的观点是尽量减少银行的负责,有多花多,有少花少。这也是我的体会,因为过去几年,我在银行的负债率也不低,那时候我的感觉真的像透不过气了,总被压着好难受。
在外漂泊的日子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本文完–
说明:文章人物事件非纪实体,真真假假,不要串想,我不一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切莫对号入座。
相信写作带来美好生活。
写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晨 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