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每周回家一次,那时候每次的回家都是兴奋的不行不行的,尤其是周六的下午,那时候会走路回去,和几个小伙伴打打闹闹相伴回各自的家里,一路走又不觉得累,农忙时,回去后接着干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开心和幸福的。那一年初二冬天下雪,自己请假回去,凛冽的寒风刺在身上,雪花打在脸上,并不觉得有什么难过和伤心,因为只要继续走,回家的路就短了许多。记忆总是片段式的呈现,但是就是这残存的记忆却让自己回味无穷。
后来上了高中,离家又远了许多,一个月回家一次,在这三个星期里,最后的一周过的特别的漫长,终于熬到回家的下午的时候,公交车上挤了又挤,也是开心的。当回到家的一刹那,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家里多了什么物件也也是第一时间发现,听到狗叫的声音都感觉是如此的亲切……
再后来,远离了家乡,上了大学,回家的次数少了许多,当时的年少轻狂,终于觉得可以自己一个人来面对周围的世界了,所以开始了无尽的兼职生活,发了一点工资也要和室友们分享一下胜利的果实,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发了二十五元,看到自己牺牲周末换来的辛苦钱,真是异常的兴奋,激动下为每个室友买了一个冰糖葫芦,还有当时特别想吃的校园门口卖的烧饼,最后的五元当然也买可口的水果,那时候觉得全世界都是幸福的,当一次又一次的劳动所得成为了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挥霍,大学的时光也快要结束了,而每次的回家都要跋山涉水,做着绿皮火车也是美滋滋的……
直到工作后,回家的次数少了太多太多,因为忙于工作,因为忙于朋友,因为忙于自己的生活,回家的路上少了很多人的身影,有时候的回家虽然匆匆一夜,那也是踏实安心的,听一听父母的唠叨的声音;看一看家里熟悉的院子;吃一吃妈妈的饺子,心里总会安心许多,即便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也是祥和安稳的。记得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儿子说周末要回家,母亲知道儿子最喜欢吃饺子而且是韭菜鸡蛋的,就开始不断的忙碌,当儿子推开门的一刹那,饺子也在桌子了,儿子放下东西就开始吃,谁知道吃到一半的觉得饺子没一个味道都是如此,就去问他的妈妈。妈妈说:"妈妈老了,在做饺子馅的时候,忘记放盐了,就找来一次性的针管,调好盐水,一个饺子一个饺子打进去。"听到这里儿子已经吃不下去了……
当听到儿子要回来的声音,妈妈就开始忙碌,是怎样的爱,可以恰到好处的把每一个饺子的盐味调的正好呢?又是怎样的爱可以做到呢?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也许忙于自己的小家庭;忙于自己的工作朋友;忙于聚会旅游,让回家的路很少有我们的身影了,历经岁月的沧桑,上学时的回家,工作后的回家,都是不一样的,归家的路也是不一样的。
无论身处何方,回家是永恒的话题,因为那是根,那是我们最初的地方,周末的时候,回回家,看一看院子里是否多了树,屋子里是否多了茶杯,厨房里是否多了你喜爱吃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