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来了已经十天了。
记得这么清楚,并不是因为时间缓慢,日子难熬,所以像度日如年般一天天数;恰恰相反,这十天,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在上海周边转转,吃吃美食,逛逛老街,唠唠嗑,聊聊天的,只觉得悠闲自在,轻松惬意,只嫌时间飞逝如流水,又怎会像煎熬一般一天一天的数?
记得这么清楚的,是因为,离家近二十年,无论是我回去,或者是他们来,都没有相处十天,这么久。
这么一想,真觉得,很愧疚。
妈妈去年动了个大手术,从此后,便离不开胰岛素。每天饭后,都要自己给自己打上一针;爸爸也不再健步如飞,去年,也是膝盖骨受损,在医院呆了两周。
古稀之年,两位老人,都遇到了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大坎,在姐妹亲戚朋友的照料之下,好歹也磕磕碰碰的度了过来。
正好上个月阿姨有事回家,他们便说着看外孙女,来当个帮手,跑了过来。
临行前,还去医院体检复查一番,确认恢复良好,状态不错,才终于买了车票。
其实妈妈很喜欢呆在这里,因为她术后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过远行,她的耐心又极好,和孩子们聊天陪玩,很是快乐;爸爸却没有她这么习惯。他在老家有固定的牌友。几十年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下午一点半准时开打,两幅牌不过瘾,开始四副牌的炒地皮。
如今,让他早上遛弯,中午看电视、看报;晚上陪孩子玩,一两天可以,到三四天的时候,就受不了了,虽不至于如无头苍蝇一般六神无主,却也似热锅上的蚂蚁,有时候,会不知道干什么好的团团转。
可一看到妈妈自得其乐,如鱼得水般乐在其中,再大的牌瘾,看得出他也是努力熬过去了,陪着她买菜、买水果、满小区的散散步,也不焦急了。
去年妈妈生病之前,并不是这样的。
每次他们来,最多只能呆三天。三天一到,爸爸就提起行李,二话不说,谁挽留也没用的,直奔他的牌场了;妈妈纵有万般不舍,却也是毫无怨言,跟着他一起回。
自从去年妈妈的手术过后,他们彼此间的依赖和依靠,空前绝后的强烈起来。
爸爸不顾腿疾,每天陪夜;妈妈也是一天看不到爸爸,就失魂落魄的没了精神;我回去,经常看到的一幕,就是爸爸坐在病床前,握着妈妈的手,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聊着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往事。
自此以后,两人的性格大变。
从前你逛你的街,我打我的牌,各得其乐;如今却是到哪里,都要互相牵着手。
没错,就像今天我送他们到车站,在汹涌的人潮中,爸爸紧紧牵着妈妈的手,生怕她走丢;就算她要去厕所,他也放下吃了一半的饭说:我陪你去。
其实,这十天之中,两人也并不总是相敬如宾,还互相斗过一次嘴。
爸爸埋怨妈妈从前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做,太操劳了,才会生病;妈妈觉得爸爸做的事情太少了,所以她才会冲到前面。
看两个年纪加在一块超过一百五十岁的老头老太太斗嘴,机会并不是常常有。两人斗了几分钟,爸爸带娃下去遛弯了,问妈妈去不去,回答不去,气气他。
楼下娃在和小朋友聊天,白胡子老爸一个人看着我家的阳台,愤愤中夹杂着惶恐;楼上的老妈坐在沙发上,委屈中却有着担心;不一会,门铃响起来了,不是老爸又是谁。
开了门,两人对视一笑,就什么都不用说了。
如今,回想起这十天中的点点滴滴,方才觉得他倆感情如此深厚,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少年夫妻,真正变成了老来的伴侣。
和他们呆了不过十天,作为女儿,很舍不得他们走。
也真是奇怪。
从前以为他们的关心是桎梏,拼了命的想要摆脱他们的照顾;如今当了父母,才体会其中不可言传的爱意和苦心,看着妈妈在厨房因为我随口一句爱吃的菜而忙碌;看着爸爸,从来不做家务的他,听到洗衣机结束铃声一响,就跑去晒衣服,就忍不住的想哭,我知道,他们就怕自己年纪大了,呆在这里,增加我的麻烦。
直到今天早上,我送完孩子回来接他们去车站,还看到了他们把自己睡的被褥都早早放在日头下去晒;被套枕套也早已取下放在洗衣机洗,父母之爱,早已融在这样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体贴入微,无所不至。
前几天,朋友发微信,说她五岁的女儿会常常缠着她说:爸爸妈妈,你们永远永远都不要死。
大妞小妞都也曾说过这些话。当时我听到,不过是一边感动一边安慰着她们说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现在想来,对于我的父母,我何尝不是一样的希望,希望他们永远都陪在我身边,一直一直这样的,走下去。
虽然我知道,于他们而言,生命已近黄昏,未来即是现在。
可面对生老病死这样人力难为,天意如此的事情,就算坚持一颗执着心,相信冥冥之中,老天,也会网开一面,再给我的爸爸妈妈,这么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