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我应邀参加了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未名语文教育论坛”。特邀专家李希贵校长在会上发表了演讲。
李校长演讲伊始,说他很忐忑,因为他在来会场的路上听说上一位演讲的是来自潍坊市教育局里普通话说的最好的,而他的普通话不行。但他又说,他想让大家听听“孔子的口音”的演讲。会场上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我想,这便是李希贵之所以是李希贵:他能随时从忐忑中找出优势变为自信!
李希贵说,2020年,中国成为人力资源大国;2035年,中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2050年,中国成为人才强国。这是“国家战略”。那么,现在仅靠普及教育教给学生的技能可能在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过期了,因为这些职业消失了。面对复杂、多变、不确定的社会,未来需要成长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学校、老师、校长?所以,作为基层校长,他感到压力很大,挑战很大。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基层校长中,有几人会因为“国家战略”感到了压力,感到了挑战。
我想起了一句话: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人顶着。
那么,首先感到压力的李希贵一定是校长中的“高个儿”了。
李校长的“高”不是没有原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条是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
他说:有一个函数式叫:y=f(x).
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我们都知道,只有x改变,y才会改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弄不清自己是x还是y,我们常常把自己当成y,我们是结果,我们等着x的改变,然后,我们再改变。
但事实上我们都是x,只有我们改变了,y才会改变。所以,我们不要等待。
是啊,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校长说:
我想办好学校,可我们没有钱。如果有钱了……
我想出成绩,可我们生源太差。如果生源好……
我想力争上游,可我们师资队伍太差了,如果老师素质提高了……
是啊,我们把自己当成了y,我们在等待着x的改变。
我们可以是x吗?我们可以先改变吗?
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我们是等着他不去抄袭,还是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困生也有会做的题?
课外培训机构和我们作业重复,我们是等着他们自行消失,还是接受他们已经成为教育生态链条上的一环这一事实,进而研究他们?
周末假日作业完成不好,我们是等着孩子们好好完成,还是把书面作业换成体验性,考察性作业?
李希贵曾经给北京郊区初中学校的校长布置了一个作业:
设计15门体育课程。
前提是:
1、资金投入不超过5万。
2、在学校里没有操场的情况下进行。
校长们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好,因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x。
现在,北京正在筹备一所新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这个学校的特点是:
1、简朴:不多投资。水泥地,不吊顶,石灰白墙,不贴瓷砖。
2、全纳:凡是片区内的孩子都可入学去。不管是残疾、智障还是自闭。
3、不分流:只要学生愿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部直升。
4、师资内培:不招任何地区,任何学校的骨干教师,除校长外全部招新教师。
那么,孩子们没有小升初、中考的压力了,还会学习吗?
学校的课程本身能给孩子们安装发动机吗?
如何启动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呢?
全部是没有经验的新教师?
……
这个学校能办好吗?
能!
因为这个学校的筹备者是李希贵!
因为李希贵的思维模式是:自己是自变量x。
他说: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安顿好自己的灵魂,就能实现个人的成长。
所以,对于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