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总导演陈晓卿的名字渐渐为人熟知。半是作为广受尊重的纪录片导演,半是作为酷爱美食的吃货。这位生于60年代、成名于90年代、至今获奖无数的央视纪录片导演有一张黝黑的脸,体格高大心思细腻,在开口大笑的时候,会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好牙,显得格外精神。
作为名声在外的“扫街嘴”,他的吃客精神比起蔡澜、沈宏非一类的美食家,似乎更加平民化。疙瘩角落,不起眼的门面房,大清早的袅袅炊烟,冷雨夜半时分的一碗热汤...陈晓卿的美食文章满溢人间烟火气,既不高冷,也绝非小清新。新出版的《至味在人间》,记录了他在街边巷尾偶遇的人间至味,和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储存了这个接地气儿的吃货收藏的海量餐馆名录。
5月,陈晓卿做客ZAKER,与小伙伴们畅聊“舌尖上的人间烟火”,从《舌尖》的拍摄和后续,聊到现代餐厅的快餐化,聊到味觉、乡愁、人情味,聊到美食和人生...面对一群踊跃发言的吃货,不怒而威气场强大的总导演耐心又热情。ZAKER君特整理了这篇访谈记录,供大家重温当晚的精彩对答。祝大家胃口常开,不苟且每一顿饭。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陈晓卿老师的新书——《至味在人间》。
《舌尖》拍摄,平民百姓家的人间烟火最能打动人心
Q:当初是什么触动你拍摄《舌尖》系列纪录片的呢?
A:这就说来话长了。创作《舌尖》这样的片子的想法很早就有了,我是个爱吃的人,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在有智能手机以前就用短信记录吃到的馆子和美食。大概十几年前,我和蔡澜、沈宏非一起做节目,萌生了做美食纪录片的想法,之后一直有意识地围绕这个题材不断积累。国内的美食节目很多,我们希望能够有所不同,希望从食物里看到中国美食的奇绝之处、中国食物和中国人的关系。
Q:怎么挑选拍摄对象,有什么标准吗?看到好多都是平常人。
A:谢谢,舌尖系列关注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我个人喜欢路边的小馆子,喜欢最原生态的食物,我们的团队也希望能够把这许许多多普通人关于的食物的故事讲给大家。平民百姓家的人间烟火气是最打动我们的部分。
Q:《舌尖上的中国》片中有一些祖先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的提及,请问陈导整个制作团队是对这方面的历史有专门的研究吗?
A:舌尖的团队在拍摄之前会有很长时间的调研,这其中就包括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了解食物的历史背景、传承以及制作方法等等。
Q:《舌尖》已经品牌化了,看到大街小巷上的食肆打着“舌尖”的招牌,对于这种现象你介意吗?
A:我觉得这里所说的商家的宣传,可能不是《舌尖》本身的品牌化。我是一个纪录片工作者,我很乐于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关于普通人的故事,也不介意《舌尖》系列作为纪录片节目的品牌化。大家的喜欢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许多在拍摄中对我们提供过支持和帮助的餐厅,我们也表示感谢。
Q:《舌尖2》比《舌尖1》似乎更多在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赚了口水也赚了眼泪,以后还会按这个方向策划吗?
A:每一季《舌尖》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我们不仅美食,更关心食物背后的人。作为纪录片,我们在关注今天中国人生存的同时,更强调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我们拍食物要拍出仪式感,带敬仰感,美食蕴含人的劳动播种的辛苦,才能将它拍得诱人。
Q:《舌尖》这种美食纪录片模式很让人感动,其实我们对国外的美食人文也感兴趣,请问有可能推出舌尖上的外国系列吗?
A:《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我们会更多的涉及海外的美食,探寻中国食物的前世今生以及流变。各地的食物始终是相互影响的,追寻一种美食在全世界的流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一年我可能要去好几个国家,比如墨西哥、日本、西班牙、比利时,尤其西班牙和墨西哥,是我从未去过的地方。相信肯定有惊喜在那里等待着我。
Q:很喜欢陈晓卿老师导演的《森林之歌》和《舌尖上的中国》,下一部会是什么?跟期待!
A:谢谢你的支持。最近一段时间除了舌尖系列,还在制作一部央视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制作的自然类纪录片,《中国海洋》,欢迎关注!
“吃什么”的问题远不如“和谁吃”重要,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Q:非常赞同陈老师说的“吃的是人”这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喜欢吃的,或者想吃的,除了那个味道,还有因为那些人,但是现在,大家越来越忙,越来越难有时间在一起吃饭聊天,陈导自己是怎样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呢?怎样才能时长让自己吃得有人情味?
A:现在大家的工作都很忙,我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办法经常和朋友们碰面,所以格外珍惜现在每次大家一起吃饭闲谈的时间。有时候我特别高兴看到老朋友们都没变,甚至聊的也都还是十年前大家关心的那些老话题
Q: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味觉上的归属感,为什么现在在那么大的一个城市都找不到好吃的,知道寻找到跟家相关联的一丁点味道就欢呼雀跃,是不是味觉也是有乡愁的?
A:味觉本身就是带有乡愁的,推荐读阿城的《思乡与胃蛋白酶》,很有趣。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Q:浙江菜卤味很出彩,但卤制品常常被说不卫生,油炸的又被说火气大,吃了都不健康,但就只是这些煎炸爽口的东西才好吃啊!陈导如何看待好吃的东西都不健康?是中国菜系的特点吗?
A:蔡澜有一句话说,好的美食总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我很赞同。
Q:陈导,你是如何看待转基因食品的?
A:我个人不太介意转基因,我比较相信科学,觉得许多事情还需要用科学的手段逐步拨开云雾才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知道反转的力量很强大,我这个人比较胆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从来没有说过话。
Q:请问陈老师,《至味在人间》是一本什么样定位的书?历代老饕所著食单菜谱、美食美文多不胜数,有什么推荐?
A:谢谢,《至味在人间》是我最近结集的一本美食随笔集。我喜欢吃,有时候也会从食物中得到一些小小的感悟,很高兴和大家分享。对我来说,吃什么、在哪里吃,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在我心里,最好吃的是人,只有在分享交流的环境里美食才能彰显最诱人的一面。与朋友们在一起总是“有情饮水饱”,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关于美食的文字有很多,我个人最喜欢汪曾祺先生的。
在直播最后,陈导做了一个简短的小结:
蔡澜说,喜欢吃的人大多善良,善良的人一般都不拒绝交流。很高兴和大家相处的这一个小时的时间。
送给大家八个字:“人生一世,吃喝二字”,不苟且每一顿饭,谢谢!
ZAKER生活出品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