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查看了同学的留言,百科,和汉语字典,各说各有理,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贪”就是在某些限定的范围内想去得到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注意,必须是在限定条件下)
经历
在过几个月自己就30岁了,回归过去三十年(从有记忆开始),有很多由于“贪”导致的痛苦和醒悟。能回忆起的基本是从小学开始了(我5岁开始念小学的),小学以前的记忆都比较模糊了。
1、贪玩
第一次挨打,就是因为贪玩,父亲送我去学校以后,趁下课老师不注意,我就偷偷溜了,把书包背着去田野里捉蝗虫。整个童年直到小学毕业都是在农村生活,开学的季节正是稻谷收割的时候,瞅着上课好像并不好玩,捉蝗虫充满了刺激,于是自己整个一上午就去干这事儿了,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回家。父亲以为我放学了回家吃饭,便问我上课还习惯吗?而我很自豪的打开书包说:“看我一上午捉了好多蝗虫。(补充一下,在我们那地方,蝗虫是可以烧了吃的,里面有像蛋黄一类的东西)”父亲不听则已,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立马火冒三丈,我当场就挨了一顿痛打。从此之后,我便乖乖的去上学了。
2、贪吃
童年最喜欢吃的东西有几种,“地果儿”、“包谷杆-吃起来跟甘蔗类似”“覆盆子”“柑橘”,不同的季节都能吃到不同的野果子。其他三种倒也么什么,山丘田野里野生的或者自己家里也够了,唯独“包谷杆”是包裹即将成熟的时候才是最甜的。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去河坝玩耍,不一会儿口渴了,看周围有很多即将成熟的包谷,我们就决定去砍几个来吃。但是“包谷杆”不是每一根都可口,很多都是不甜的,于是我砍一根尝了下,不行就扔了,再砍一根不行,又扔了,不知不觉的差点儿把别人地里的包谷杆看完了。觉得事情不妙,于是几个伙伴一起开溜了。后果,就是又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童年有很多只顾自己一时痛快,而不顾后果的事情,就不一一阐述了。
3、贪“面子”
上初中后,开始那个年代很流行的古惑仔类型,三五个一起做些能引起大家注意力,或者违反规定的事情,当时感觉是特别“有面儿”的事情。整个初一到初三都很乐于去寻找这些事情做,调戏女生,跟老师唱反调,在体育上拼命拿到名次等等,但唯独成绩方面不愿意花精力,好像成绩好坏意义不大。最终的结果就是中考失利,不得不花一年时间复读。
4、贪“快速成长”
高一靠吃老本,学习成绩还将就。高二上学期通过不断的努力,成绩也还不错。假期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本《超右脑》的书,里面讲到按照该方法训练后,可以一目十行,一本书只需要翻阅一遍就能够消化。然后下学期我就开始不务正业,去锻炼书里面提到的训练方式,因为想着只要自己把右脑锻炼好了,学习这事儿根本就不是问题。于是乎,自己就制定了一套锻炼计划,甚至包括很多上课时间。一学期下来之后,发现书里面写的那种奇迹,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一学期的课程我依然记不住,做不来。于是就抱着遗憾进入了高三,在高压之下,始终没能很好的把知识补起来。最终的结果就是高考失利,再次复读。
中学阶段也有很多由于“贪”而引起的后果,相比童年阶段更严重,也让自己记忆更深刻。
5、大学阶段和工作阶段
大学期间曾经因贪恋利益和虚荣,导致室友关系处理不当;毕业后有几年时间自己所处的行业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自己只图赚钱,而忽视了自我成长(很长一段时间,就想着能快速成长,而错失了很多机会);曾经一度过分的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渐渐的迷失了自我。
细思极恐,很多事情都是由于一个“贪”字导致的。
文化属性限制中的“贪”
前段时间得到战友推荐了一部电视剧《天道》,里面讲到了“文化属性”,自己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大致意思是:每一种文化属性所产生的事物发展的结果,基本是可预测的,是固定的。如何跟“贪”产生关联呢?
例子一
如果选择了公务员相关的行业,这个行业的文化属性就是执政为公,那么如果你身处公务员行业而去追求金钱等利益,那就是贪。古往今来由于这方面的贪而最终胜败名列的例子数不胜数。
例子二
如果你选择了信仰宗教,每一种宗教所倡导的为人处世方法论是不一样的,文化属性也是有区别的,处理同一件事情,最终产生的结果也是有所区别的。那么信仰了某一种宗教,而试图去得到其他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也是贪。
细细去挖掘各种文化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里面的文化属性就很多),这里也不过多的阐述。
最后,但愿所有得到里面的战友,在新的一年里,在未来的岁月里都能戒掉“贪欲”,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