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这僧人年纪不少,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可见为半路出家。”
这位隐居于少林寺藏经阁内,身怀绝世武功,精通医道,宠辱不惊,尽显一代宗师风范的人就是金庸现代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扫地僧。
他的出场诡秘异常,低调得可怕,却在一现身之间,连主角萧峰的光芒都掩盖掉!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扫地僧”!黑衣蓄胡、光脚穿布鞋,不拘小节、潇洒随性、喜欢喝酒,被网友称为“仙风道骨”。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李小文。
之所以成为网络红人,源于2014年他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的一张照片,照片里,蓄着胡须的李小文穿着黑色外套,没穿袜子的脚上蹬着一双布鞋,不经意地跷着二郎腿,低头念着发言稿。山村老人形象与院士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让网友惊叹,“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
也正是因为李小文院士衣着朴素作报告的照片,被亲切地称为“布鞋院士”,并深受网友爱戴。
而就在仅仅为众人所熟知的九个月后,2015年1月10日,时年68岁的李小文院士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02
所有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或是天生骨骼清奇、天赋异秉,或是得遇奇缘、偶逢良师,但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真正的高手都是无名的,就像扫地僧,追求的只是人生的大觉悟和佛学的最高境界。
如果不是江湖中传出李小文的一张生活照,也许这位享誉海内外的遥感学领域专家,会一直默默地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地,采众家之所长、苦修心智、广收弟子,为中国的遥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自从李小文的大名为江湖中人知晓后,却是一直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于是,有好事者专程前往拜访,以探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之定力,久隐不出数十年,终成“一代宗师”。
于是,李小文神秘的身世、背景才逐一被揭开。
李小文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属于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四岁的时候,就将李小文放到小学里。
初中的时候,因为班级里没有成绩排名,也不需要为了考重点学校去补课,所以对于特别调皮的李小文来说有着天真、快乐的童年。
虽然没有用功学习,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能一直保持在中等。由于脑子灵活,反应机敏,很多时候,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题,李小文也答完交卷出去玩儿了。
1963年,李小文考上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依然很调皮,不爱上课,不爱做作业。以至于在大学第一学期就有好几门课被老师叫去“置疑”,“置疑”就是老师看看你这门课还需要补些什么,补完再去参加考试,免得不及格。每次在跟老师乱扯一通后,临走时,老师总会说,你别置疑了,去考试吧。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特殊原因,让李小文因祸得福,没有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之间,为了考上重点学校,起早贪黑地做着一张张试卷,从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忧伤与快乐。
也许那样就不会成就李小文的今天,也不会任他一生都保持着那种对自己喜欢的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不会在生活中塑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和率性而为的人生观。
03
每一位武侠高手都会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李小文也是。
大学毕业,李小文因为写了一篇反驳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而被分配到西昌的一个部队农场里种田,利用农闲学习修柴油机、拖拉机。一年半后,去绵阳一家小无线电厂当技术员。
1977年,恢复考研。当全厂的人知道李小文要考研时,都带着嘲笑的语气质疑,各种挖苦的话满天飞,这对于倔强的李小文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心理打击,但这却没让李小文退缩,反而让他平静下来,安心地进行复习,准备考研。
1978年参加考研,还没有录取,李小文被通知去参加英文统考,然后出国。197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地理系地理学与遥感专业攻读硕士,1985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地理学博士学位。
用李小文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支部书记来讲和厂里人的挖苦,我是肯定不会想到去考研究生的。
也许这就和令狐冲被罚面壁思过,在思过崖上机缘巧合,得华山前辈风清扬传独孤九剑,自此剑法大进一样。
种田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李小文不甘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准备考研的过程,又遭到了众人的嘲讽,这让倍觉伤了自尊的李小文决心奋起一搏。也许是命运安排,更应该说是当机遇来临时,被信心满满的李小文紧紧地抓在手中。
而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们终究被江湖的风浪所淹没。
李小文也就驾轻舟一叶,习琴品酒,从此笑傲江湖。
04
对于武林高手来说,都想在江湖上有个名号,挣得个第一,以证明自己的实力。李小文也不例外。
但李小文没有通过与高手过招、摆下英雄擂的方式来扬名立万,而是在默默无闻中树立起了威信,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其在江湖中的地位。
就像《经济观察报》在采访李小文时,问道:你的院士是怎么评上的?李小文是这样回答的:我也不知道,也许有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一点算是比较硬的条件吧。
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长达二十余年来,他创建了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是中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
李小文已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论文有28篇被SCI收录,38篇SCI引用557次,44篇被EI收录,19篇被CSCD收录。其1981年的硕士论文1985年被美国权威著作《遥感手册(第二版)》收入, 1985年论文于1997年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SCI引用113次;1990年获国际劳力士雄才伟略奖,国际权威性“Marquis 科技名人录” 97年第4版传主。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李小文长长的头衔和满篇的荣誉在外人看来只是觉得惊叹,而在国内外专家的眼中,就是一部部提炼出精华的武功秘籍。其中的一招一式都是那么玄妙、高深,令人折服。
05
李小文早年在美国留学,闲暇时,最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对《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尤为偏爱,并称自己在性格上有点像令狐冲。
有人说,李小文与令狐冲都喜欢喝酒,且李小文以前一天能喝一斤。
其实,李小文向往的不是酒醉后天马行空、放荡不羁的虚拟江湖,而是爽朗豁达、豪迈潇洒、不拘小节、肝胆侠义的现实人生。
正如他说自己没有太大的欲求,能有二锅头相伴,足够了。学生们也证实,李老师白酒不离身。他有个酒壶,里面随时装着二锅头。“就算看见他在校园里喝也不觉得稀奇。”
金庸在给令狐冲这个人物形象定位时说:“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渊明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李小文又何尝不是一位外表不羁、随心随性的隐士呢?学术上严谨、生活上质朴,这正是我们从李小文的身上能看到的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江湖高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视金钱如粪土。李小文也不例外。
他曾把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的钱拿出120万成立了一个以他长女为名的“李谦奖”。并且在一篇关于纪念李谦的文章中写到: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就是说,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讲,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用李小文自己的话说:我两个小孩都在美国,没什么负担,也不缺钱,所以就决定把李先生的奖励捐出来。
倪匡在评价令狐冲时说过:“令狐冲性格最可爱处是在于不羁,名门正派的戒律,能使他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在行为上,他却处处在突破这种约束。在自然而然之中,流露他的真性情。他不执著,不在乎,潇洒浪漫之处,在金庸笔下所有男主角之上,允称第一。”
无怪乎李小文自喻为令狐冲。
他可以在课堂中滔滔不绝地讲专业知识,也可以在课下与学生们探讨人生;可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坚持着在课堂上上完两小时的大课,也可以在7年多时间里累计发表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等博文1878篇……
06
如果说人生短暂,其实也就短短的几行文字。李小文也是,但是他的一生又不仅仅是短短几行文字所能概括的。
如果没有那张网红的照片,也许李小文的一生就在平淡中度过,没有波澜,淡雅恬静,这是李小文内心的一种追求,像所有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已臻化境之时,都会寻一处清幽僻静居所,修心抚琴,彻悟人生。
而李小文的人生境界一直都是这样。
正像他对所说:科学本身就应该追求简单性原则,任何事情都是越简单越好,够了就行。
比如,要在庄稼地里防麻雀,扎一个稻草人,给它插两把蒲扇,风一吹扇子就动,就够用了,这是最简单的,没必要找个真人或是弄个超女来站在那里。如果不清楚这个道理,就会犯错误。我上初中时,国家号召除四害,发动老百姓都去赶麻雀,不让它们落地,以为这样就能把天底下的麻雀都累死。但你想想,是先把人累死还是先把麻雀累死?
就像现在,很多人看到的都是院士的布鞋,那双没穿袜子的脚,由此想到科学家的简朴。而实际上我们应该淡化这种物质追求,更加关注李小文的专业,关注他在遥感领域的探索和贡献,关注一种学者的风范,关注属于知识分子特立独行的风骨和本色。
新修版的《笑傲江湖》结尾所描述:令狐冲一生但求逍遥自在,笑傲江湖。佛家讲求"涅盘",首先得做到无欲无求,这才能无拘无束。但人生在世,要吃饭,要穿衣,要顾到别人,岂能当真无欲无求?涅盘是"无为境界",我们做人是"有为境界"。在有为境界中,只要没有不当的欲求,就不会受不当的束缚,那便是逍遥自在了。
此文献给逝去的李小文院士,谨以表示敬仰、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