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年级的孩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叫张奔,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第一。他发现自己无论考多少分,在班上都是倒数第一,于是干脆什么都不写了,名字也被大家取笑为“张笨”,这是因为他总是失败,加上大人的批评,使他失去了自信心,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问孩子们,张笨失去自信心的原因是什么?
多数孩子认真听,都能找到这三个原因:
1.总是失败;2.大人的批评;3.同学嘲笑。
这是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再问,你有过张笨这样的经历吗?人人点头。
舒服吗?纷纷摇头。
你愿意继续这样么?再强烈摇头
怎么才能重新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孩子一片联想,各种方法。
你觉得你的方法有效吗?迟疑,再迟疑。
后半截故事,很简单,家长和老师配合,发现了孩子在朗读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你读的真有意思!”“真是有滋味,这一句要是这么念就更好了!”孩子得到了赞赏。
在学校,他开始发言了,老师请全班同学为他的朗读鼓掌,他第一次听到了归自己的掌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期末,由于他有特长,被评为“优秀生”,他哭了。
从此,像变了一个人,他慢慢的开始对学习有兴趣了,摘掉了“张笨”的帽子,成了堂堂正正的张奔。
这是写给孩子看的故事,可我觉得更像是写给家长看的故事,教大人如何帮助孩子爱学习,学习好。
极典型的故事情节,极准确的分析,极简单的执行方式。
可惜,现在的家长都在忙着看手机,看孩子书包的机会少,看孩子课本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只限于语文听写、数学检查和英语指读,所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只有一遍一遍的问身边的同事、问同班同学的家长、问老师,会问的知道方向在哪?
可问完之后,只是表示,我关心孩子的问题了,并不表示孩子的问题解决了,还要去做,做完看效果,才知道有没有找对方法。
心理学常用黑箱比喻看不见的心理机制,各个学派的大师常常提出各种假设,然后采取措施,看变化的情况,推测黑箱子的运作机制,为下一次反常行为做好干预和预防的准备。
可我们的孩子不是,他们没有太多反复推测观察再干预的机会。
故事讲完,再让孩子找到张笨变张奔的原因,
孩子说:1.成功体验,2.大人的鼓励,3.同学的认可。
答案不是很复杂,可后面的过程就很有意思了。我问孩子们,如果你也体验过张笨的感受,你觉得对你来说,能让你改变的最有力量的是哪一个因素?
70%的孩子选择大人的鼓励。
18%的孩子选择成功体验,
12%的孩子选择同学认可。
还有很多同学表示,如果可以多选,三个因素都很重要。
还有的同学表示不理解故事和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个数据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孩子学习的状态。陪伴孩子的成长,缺什么就给什么,缺成功体验给成功体验,缺大人的鼓励就给大人的鼓励。缺同学认可就创造机会让同学认可,孩子想不到,家长来协助,帮助孩子得到他想要的。
再往下可以聊一聊这三个因素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学原理。
成功体验,是树立孩子价值感的最好方法,孩子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确认,我是不是有价值的?我能不能做好这件事?当一个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感。
它会推动孩子为再次获得这样的愉悦感而努力。换句话说,为什么孩子爱玩游戏?就是因为在游戏里,能反复满足孩子的成功体验,网瘾越大,或者说对玩游戏有着非常投入的孩子,在不断发出一个个信号,我需要成功体验,给我成功体验,只不过被大人的恐惧担心忽略了,变成了洪水猛兽。
大人的鼓励,这里既有家长的认可也包含老师权威的认可。作为一个不断融入成人社会的孩子而言,不断得到来自成人社会的不断认可,就意味着孩子真的有力量、有资格融入成人社会,他会为了得到认可而努力,因此,大人的鼓励就是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而挑剔和否定,则是不断打击孩子的重拳,会不断否定孩子的自我价值认知,最后自暴自弃。
同学的认可就是同伴关系,在三年级往后的发展过程中,同伴关系将会以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出现,因此,从三年级开始,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孩子的自信心的发展也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展现自我,得到在同伴中的认可和团队的归属,也是孩子不断成长的力量源泉。
分析清楚了,该如何做?
成功体验,从面上讲应该五花八门,什么都给孩子一个接触和体验的机会,只要孩子愿意做,愿意尝试,都可以去体验,
从深度上讲,就需要家长静下心来,选择一个单项,先看到孩子在哪个程度?60分的水平,目标不要超过70分,目标和实际差距太大,孩子只能体会到挫败感。当期望低而容易获得较强的成功体验时,孩子的动力强。
而当期望与他付出的努力程度成正比时,成就感最强。
鼓励关于,只要孩子有愿意改变的言行举止,家长尽力捕捉它,描述它,欣赏改变的言行举止,让孩子知道他百分百被关注,被重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对自己行为的反应,首是做得好被表扬、然后是被爱的和被肯定的。
旁观家长与孩子的互动,鼓励和肯定很少,挑剔很多,指教已经是亲子对话的主要内容了,句型老旧,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基本上说的都一样,就算是金科玉律也是口水变丸药了,孩子没有新奇感,也就变成耳旁风了。
同学认可,找到孩子的优势和特点,了解学校班级经常会举行的活动,替孩子策划一个可以人前展示的机会,在家精心准备,参加班级活动,完美展示。从此孩子在同学们的认识中,自然不一样。同学对孩子的评价自然会改观。
说起来哪一件都需要家长的陪伴与投入,可更多的家长只会单一而急切的问老师,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我要怎么才能让孩子爱学习?
这样的家长思考的标准是孩子考试成绩好,乖乖待在书桌前刷题,不给家长添麻烦。
家长要么全盘规划孩子的时间和发展过程,全程控制,要么什么也不考虑,基本什么不用规划和投入,给点吃的,买点书籍和用品,就像铁丝父母。
哎,铁丝父母抚养出的小猴子,社会交往能力弱,没有办法群居,有很糟糕的发展过程,甚至会影响后代。
亲爱的父母,从今天起,你准备怎么帮助带领你的孩子从张笨变张奔?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