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认识于佩尔是去年电影季的电影《钢琴教师》,一年后的电影季,又是若水组的推荐,又见这位知性优雅女性。
《将来的事》中,于佩尔饰演娜塔莉,是一名哲学老师,作为一名知识女性,她生活的积极,家庭和睦,母亲尚安,事业工作井井有条,一切只要按部就班,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动。然而,生活不如诗,安稳并不是易得的事。作为一名哲学老师,自己的学生加入了各种论的浪潮中,而娜塔莉只能选择回避各种哲学的思辩主义。自己出的书,销量一直处在末尾,出版社建议改变包装,花花绿绿,以此吸引受众的眼球。如果这一切还不算糟,那么,丈夫出轨,灵魂伴侣也弃她而去。这些,都是每个人从结婚那天开始,就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相伴一生这样的话语,毕竟只适合在婚礼上说,而接下来漫长的过程,如果谁中途选择离开,也平常不过。
真实而难得的是,娜塔莉面对这一切变故,出乎意料的平静和坦然,没有撕心裂肺,没有如怨妇般的自暴自弃。
娜塔莉能够接受同样作为哲学系出身的丈夫出轨,能平和地面对这种不被告知的隐情,幽默而坦诚的说"这是你的事啊,你不需要告诉我的!",而她却对自己曾在丈夫父母家里,每个假期都要去渡假的花园不能割舍,因为哪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她亲手栽培的,她曾看这些植物慢慢生长。作为一名哲学老师,在地铁上看书,火车上看书,这样的女性,灵魂饱满深刻自知。对自然永远充沛着无限热爱。
娜塔莉,将知性女性诠释的非常到位,有其独立的性格属于女性的骄傲,甚至带一些幽默感。但影片更打动我的,是她默然啜泣的场景。总是不断麻烦她的母亲突然离世,在教堂为母亲办丧礼,母亲一生结过三次婚,但只有她一个孩子,而母亲近乎努力的让她去上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也正是这样的母亲造就了这样的娜塔莉。娜塔莉正为母亲的离世流泪不止时,又看到挽着外遇的丈夫经过,那一刻,因啜泣而突然的发笑,让我在笑声中感到一种心酸与自嘲。娜塔莉选择去自己的得意学生处留宿。那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房子,四周环山,空谷幽寂,在那里,与学生探讨哲学问题,思想自由,个人思想因讨论得到尊重。也是在那里,娜塔莉因孤独痛苦而释放的攻击却被学生重重的反击回来,那无疑是致命的一击,而她抱着母亲留下的黑猫痛哭之后,带上她骄傲的理智,再一次上路了。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房子,母亲养了二十多年的猫,见到野外,立刻窜入从林,这是野性的回归。就如同人一样,也需要天性对自我的主导,当然,也要放飞自我,解放天性。
时时刻刻都不忘阅读的娜塔莉,时时刻刻与哲学相伴的娜塔莉。一个女性到底有多美,可以怎样把内在与外在的美展现,不是锦衣华服不是在万众嘱目下侃侃而谈,而是,在山涧中在鸟鸣中青翠的森林中,怡然自得的阅读。这种美是双重性的,一种是作为知识女性安静的吸收知识,可以让人想像一个女性内在之丰富,一种是优雅的举止,漫不经心的肢体语言。如同花蕾开放,你即感受到生命更感受到美。
一个六十多岁的演员,我讶于她在已经不是盛年之时依旧那般知性优雅,感叹,岁月留下的褶皱竟是一个女性沉淀出的淡然和气韵。谈话时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叹的女性优雅,自在随意。
在这部片子中,哲学与生活思辩相反应,娜塔莉说,我向来坚持生活需与思想合一,却发现,哲学也改变不了生活。哲学改变不了生活,但可以治愈生活。
一个女性精神富足独立,她可以一个人看海,一个人照顾花草,一个人出行,她连艳遇都不需要。
可以接受生活的任何变故,依然有自我主导思想的生活,有爱好,而不会内心空乏空虚遇到抛弃背叛而自我堕落。这正是一个人的精神强大之处。
我想,《将来的事》的妙处在于,不以哲学高深的哲思来阐释人应如何生活,而是把哲学和生活交相辉映起来,能看到生活本真,也能在哲学中发现生活。
影片末尾,唱起了熟悉的法国民谣,娜塔莉当了外婆。小baby在娜塔莉怀中沉沉入睡。
生活这也是一种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