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笔友讲了个小表弟读书的故事,想想自己的过去,有点感慨。
窃以为书还是要读的,但读什么书不重要,读书,是一种最原始的积累,之于漫长的人生,我们的祖先已经让我们可以直立行走了,创造文字语言可以交流了,石刀木斧更新成飞船大炮了,可以说,我们已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了,如何站起来,看到更远,就需要自己努力了。
读书其实是一个取巧的成长方式,世上已经有了路,为什么非要自寻一段荆棘丛林里去蹚一条自以为是的新路?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物竞天择的道理,所以,在懵懂不知世事的时候,通过读书,海绵一样吸取前人的智慧,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感悟,眼界,应该是最高效的成长。
当然,千篇一律的填鸭教育很容易消磨人的个性,所以,我支持多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不为考试,不为名校,只为让自己具备生存的能力,之后,再谋求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开启独立的自我。
我读书的年代,高考几乎是入仕唯一的方式,大多数人,特别是农村的,考上大学,鲤鱼跃农门,就能吃上了国家粮,就能坐办公室进工厂,戴上官帽子,端上铁饭碗。但对于原本就是吃国家粮的人的来说,选择就不再是唯一。
现在的人无法理解我们当年这些吃国家粮的小孩,我们的地位很超然,怎么个超然法,其实你把我们想象成八旗子弟就行,而且,我们当年就叫子弟,读的是子弟学校,学习过得去的可以参加内部子弟的招工考试,身体好点的可以当子弟兵回来安置,最不济,等父母年纪大的可以让自己顶职上岗,真正一无是处,成了待业青年,父母单位也不会置之不理,安排进个大集体、小集体的部门,虽然没有编制,属于临时合同工性质,终究衣食无忧。不过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吃国家粮的优势越来越消失了,仅仅留下一个城镇户口,还可以在农村人面前显摆,至于而今,嘿嘿,你都知道了。
我就是那曾经的子弟,所以,我读书是最自由发挥的,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别人拼命争名次,争奖状,我无欲无求,所以,喜欢的课名列前茅,不喜欢的课惨不忍睹,严重偏科,自然过不了高考,可我还是招了工,成了光荣的工人阶级,然后,因为机智灵活,进了团委,当了干部,甚至混得不输我那些大学科班出身的同学校友。
有一个领导曾笑言,论文凭,我小学毕业,论管理我是博士导师,因为,我手下都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有博士生!
狂妄!却是事实。
哈哈,这只是我的一点随感,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只是一点随感,不要上纲上线,有同感的话,点个赞,听不懂就笑笑,鄙视一下也可以,我就是一点随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