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这是《计篇》的结尾,回顾一下,《计篇》讲了“五事七计,十二诡道”,五事是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一场战争的在战略层面评估,以此来计算“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看这场仗打胜的概率。
到了战场就会用到诡道,但是计谋的使用有很多临场性,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那些能流传下来的奇谋巧计能成为很好的故事,但在真正的战场上,不见得灵光,当你面对更强的对手,很可能就不灵光了。使用诡计还要靠大将或谋士根据战局灵活地应对,所以,奇谋巧计不可学,因为你学人家也学,学了也不一定有用,因为场合不一样、对手不一样。
奇谋巧计重要吗?很重要,到了前线打仗就得用计谋了,但计谋不可学也不可复制,全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我们能学的就是“五事七计”而已。
诸葛亮是我们从小非常喜欢的一个三国人物,但他就属于善用奇谋巧计,却不会大庙算的人。
其实刘备一方两个大人物都有缺陷,关羽从孙子兵法来讲是一个不合格的将军,因为他只会硬拼打胜仗,不去解决最终问题,勇夫而已。
而诸葛亮善用诡道,而不从战略上进行计算,六出祁山,使出再多的诡计都没用,人家不接招,为什么,因为对方知道你搞个几个月就得回去,不然回去的粮草该不够了。
诸葛亮曾经用一件女人衣服去羞辱司马懿,躲起来不打仗,像女人一样。司马懿心理很清楚,我出去打,不一定胜,但只要我躲着不打,你有攻不进来,我就等着,粮草耗尽你就回去了,我必然胜。
所以,没有从战略上谋算,再多奇谋巧计也没用。
奇谋巧计只有聪明人能玩得起来,你很笨,想去学奇谋巧计,只会弄巧成拙。而“五事七计”的庙算就是一步一步实打实的分析和准备,普通人也可以学习、掌握甚至精通的东西。
很多人学“奇谋巧计”都是想着走捷径,快速获得想要的东西,这是人心,几乎所有人本能都像这样,但这都是歪门邪道。
走正道,才能真的少走弯路。
这也是曾国藩一介书生可以带兵打仗的原因,他并不聪明,但靠着“结硬寨、打呆仗”,也打出了名堂,不要老想着一夜成名,一下拥有很多,那都是脑子幻想的故事,就是要日日不断,滴水穿石,才是正道。
附计篇全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