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有人感叹的说:“到了一个年纪,很容易迷上亦舒。不光因为她的文字,更因为她说的话很犀利,可以让人振聋发聩!“
现在想想这话说得甚是,我从小就很喜欢读她的书,年少不谙世事时候初读她的书,是喜欢她的愤世嫉俗,觉得超酷的,敢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与不屑,甚至仇恨。
等到成年之后再次品读,才慢慢领悟到,她的字里行间还是对这个世界充满爱的,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深沉的爱。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显然,她对这个世界赋予另外一种更高的期望,只是这个世界常常让她失望,达不到她想要的期望,逼得她对世界不抱希望,但她的内心始终没有彻底绝望,还渴望着温暖和真情。
02.
在八十年代初期,正值港台言情与武侠小说大放异彩,后者有金庸、古龙称雄,而前者“言情天后”,当属亦舒与琼瑶,两人在华语届地位不分伯仲,以至于后来出现这样的评价“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
而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那个琼瑶,提了都多余”。但她又实打实承认琼瑶有琼瑶的本事,把“那一路”小说写到了尽乎顶点。
可能与个人性格有关吧,与擅长为少女织梦的琼瑶相比,我还是更加喜欢师太的小说,通俗易懂,不矫揉造作,没有那么多玛丽苏桥段,更加接近我们现代人生活,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更加接地气,往往让人看完,大呼过瘾,内心大赞“嗯,这很亦舒嘛!”
在亦舒的作品中,向来推崇的都是女性的独立与自我成长,可以说她写的不仅仅是言情小说,还是一种女性视角的世情小说。
她笔下的女性角色,大多都是个性独立鲜明,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人,懂得自尊自爱,而后爱人,很值得当代女性去学习,去品尝,去领悟。
03.
亦舒原名倪亦舒,祖籍浙江,五岁定居香港,14岁在《西点》杂志上发表第一部小说, 初露头角就迅速成名,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喜宝》《玫瑰的故事》《她比烟花寂寞》……超过300部作品陆续出世,当中多部佳作被翻拍电影电视剧奉为经典,与哥哥倪匡、金庸一起,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上天确实对某些人是心存偏爱的,生来就被附带一种特殊技能,天生是天赋异禀,说得就是亦舒这种人。
作为三人之中唯一的女作家,亦舒真真印证张爱玲所说那句:“出名要趁早”,年少成名,15岁便是各大报刊编辑通缉催稿的对象。
当时还有报刊主编戏说:“你们不要得罪‘小姐’,她未成年,杀人是不犯法的。”虽然是句玩笑话,却也从中突出亦舒写作的天赋极高。
04.
艺术来源于生活,亦舒笔下一个个精神独立,自尊自爱的“亦舒女郎”,对于爱情的态度不羁又执著,这些性格特质与亦舒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曾经的亦舒也是个外表明媚的天才少女,她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她小说中形容的那些相比,精彩度和狗血度也毫不逊色。
17岁的时候就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爱上了才华横溢的穷画家蔡浩泉,先主动出击倒追对方。
不仅如此,她还以自杀威胁反对他们在一起的父母,两人闪婚后18岁就生下了儿子蔡边村。
可惜才子配佳人的婚姻并不美满,婚后两人常常因为钱的事起争执,性格刚烈的亦舒决绝离婚,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3年。
离婚后,亦舒更是决绝的和亲生儿子断绝来往,只当把这段不愿记起的人生历史删除了。
05.
有人说亦舒太绝情了,把对前夫的憎恨牵连到了无辜的儿子身上,可你不是亦舒,如何知她所思所想,同她感同身受?
面对记者们的咄咄紧逼,她只能借用了出自《妈》中的一段文字回应:“我怀你的时候是那么年轻,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亲生的母亲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来,我只有十八岁”。
在这段话的背后,还是能看到亦舒在冷漠的背后,还是无法掩藏母爱的天性,不想打扰属于儿子的另一种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
这便是敢爱敢恨的亦舒,爱时,热烈疯狂,不爱时,干脆利落。
06.
继第一段婚姻失败之后,亦舒又恋上了香港影星岳华。
但亦舒之所以为亦舒,就是因为她永远对爱充满源源不断的渴望,导致她爱人又爱得太过浓烈,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
仅仅是在报纸上看到岳华与前任郑佩佩的花边新闻,她生气到将岳华的西装全剪烂,情绪难控之下,还狠狠地将一把刀插在岳华宿舍那张床的心口位置……
这段恋情也因亦舒将当年已婚的郑佩佩给岳华写了一封信刊登在报纸上而告终。
为了挽回爱情,亦舒曾跪下来求岳华复合,可岳华却对她说:“你伤害人家太犀利了,是不可以。”这句话,让亦舒年轻时爱得疯狂,彻底成为了过去。
是啊,爱情里的嫉妒就像一朵食人花,会不断滋生一种腐烂毒液,使爱情枯萎,使人失去理智,使人迷失自我,这点即便是写遍情情爱爱的师太亦是如此。
许是年轻时爱得太过用力,老了之后反而渐渐平和,沉稳下来。
年到四十的亦舒,靠相亲的方式认识现任丈夫。与港大教授结婚,亦舒脱胎换骨,还通过人工受孕,用命搏了个女儿回来,移居加拿大,过上了普通且安定的家庭主妇生活。
07.
从对爱情和婚姻的极度依赖到自信独立,亦舒和她作品中的主人公,都实现了自我探索的转变过程。
虽然师太现在已经归于平淡的生活,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经典作品,在众多言情小说中永远都能够脱颖而出。
还有她所推崇的女性意识,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随便举些例子,《玫瑰的故事》里的苏更生,当黄振华追着她说,“我会原谅你的”。
她却义正辞严地指责他说:“我有什么要你原谅?我有什么对你不起,要你原谅?每个人都有过去,这过去也是我的一部分,如果你觉得不满,大可以另觅淑女,可是我为什么要你原谅?你的思想混乱得很,女朋友不是处女身,要经过你的伟大原谅才能重新做人,你以为你是谁?”
读完让人大叫痛快,简直是女性解放宣言。
放在现在就是对那些患有严重直男癌的人赤裸裸的讽刺,“谈恋爱,失了身,又没嫁成,”难道女方就如同犯下了弥天大罪,必须被下一个男人所裁决所原谅,才能重新做人。
听来便觉得可笑,我不反对女孩子一定要懂得自重自爱,会保护自己,可不是每一段恋情都可以走进婚姻,每一个男人都能那么顶天立地,肯负责有担当。
这个世界还是存在很多错误的、悲伤的、不幸的事。
08.
还有那个颇有争议,拜金却不做作的喜宝,试问有几个女子敢像她这样实诚的表达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欲望:“要有很多很多的爱,没有爱,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上两者都没有,有着健康,也是好的”
初看的时候,无法理解这段话含义,可一旦将它投放进现实生活里,你会突然恍悟,多么通透的处世哲学啊!
是啊,正如她所说,“我们都渴望被照顾,被爱,在这个关键上,人人都脆弱。”
每个人都想要爱,渴望被爱,即使是刚来到世上,不谙世事,咿呀学语的小婴儿也懂得利用啼哭来获取母亲的怀抱和疼爱。
甚至可以打趣地说,对于钱和爱没有人会嫌多,更别提健康。
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变相地提醒我们,爱情的飘忽不定无法依靠,反倒是物质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生活不能只靠爱情度日,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能够支撑多久呢?
09.
亦舒,一个太聪明的女子。因为自爱,所以她对感情克制,分手时绝不拖沓,干脆洒脱。因为沉稳,所以她言传身教,不以美为要挟,不以智慧自负。
“我这一生,都不会向任何人祈求时间、金钱及怜悯。我的命运,将掌握在自己手中。”鼓励所有的女孩子们要自力更生,努力成长,活出自我,即便最后不幸地输掉了爱情,输掉了婚姻,也不会输掉他们的整个人生。
这便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她自尊自爱,坚强独立,可以活得随性潇洒、任性跋扈。她敢爱敢恨,勇敢率真,可以爱得热烈,恨得凛冽。
有人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亦舒影响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女性。在城市里,一群年轻、骄傲、有见识、有胆量的女孩们,以亦舒为武器,活了下来。
当然,不仅仅只有女孩子们把她奉为女神,还有很多男生也被她的文学所倾倒。比如:
著名天才作词人林夕将亦舒的书视为枕边书,说读她的文字,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一首《亦舒说》更是最直接的致敬;
另一位与林夕齐名的鬼才作词人黄伟文则,不但写词上受亦舒影响颇深,还亲自写信给亦舒恳请她赐序,一圆多年心愿;
还有作为香港鼎鼎大名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只要一看起亦舒写的书,便常常拿到手里就放不下来,非一口气读完不可;
甚至连一代巨星张国荣在被采访的时候也说自己是亦舒迷,特别钟情于她的小说,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拿出来拜读一下。
……
所以即便二三十多年过去,一代人读过亦舒,另一代人又在读亦舒了。
一代代“亦舒迷”甘愿拜倒在她的文章之下,深深地体会到一句话,不读亦舒终身误,一读亦舒误终身。
10.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科技发很快,通讯媒体都快,可一段好的婚姻恋爱也只能容纳两个人。
我们每天为生活而奔波,为了适应环境都在不断变,唯一不变是我们对纯真的“爱”向往。也许我们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改变这个社会,但是我们做到不要被这个社会,改变掉那个最难得可贵的自己。
正如师太所说:“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亲爱的你,愿你饱受生活的摧残,还能不忘自爱,沉稳,而后爱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