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一直坐在那儿,蒸熟了一锅又一锅的馒头,也蒸熟了一个又一个安逸的黄昏……
——题记
不知从何时起,门前多了一个蒸馒头的老人。这个靠蒸馒头招揽生意的老人,总是摊开一套年代久远的蒸笼,慈祥地倚墙坐着,手中有条不紊地忙着。
在我印象中,他从未换过衣服,总是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打满补丁的黑裤子,那也许就是他的工作服吧。而那顶“赵本山式”的帽子,也一直紧紧扣在他头上,一点儿也不搞笑。
别的小贩都大声吆喝,叫卖着,而他却很安静,从不叫卖,痴迷地享受着做馒头的过程。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生意却很红火,所有人都排着一条整齐的队伍,安安静静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最让人激动的是掀开蒸笼的那一刻,在众人急切的目光下,袅袅白气便荡漾开来,一股馒头的香味就直冲鼻腔,不,更准确的说,那是麦子特有的味道。
他的馒头个个都完好无损,似一个个大胖子。轻轻咬上一口,细嚼慢咽,开始是寡淡无味的,可越吃越甜,越香,越起劲。是一种原始的味道,让人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久了,便习惯了,习惯他那真心迎着路人的微笑,习惯他岁月重压下的背,习惯了老远闻到麦子的香,亦习惯了他的痴——每天只蒸四笼馒头,不管他人有多迫切,他都不再蒸。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而他也很早“上岗”了。此时巷中人很少,他倚着一根电线杆,把头深深埋进臂弯中。我放轻脚步,生怕吵醒这位大清早就来卖馒头的老人。
黄昏时,寒风瑟瑟,我看见他站在蒸笼旁,正在收拾着东西,我赶紧跑上前去,焦急地问:“大爷,还有馒头吗?给我来两个馒头!”他充满歉意地看着我,“小姑娘,馒头都卖完了,你明天再来吧,真不好意思”。
这时,我也顺道道出了我心中的疑惑:“您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每天不多蒸几笼呢?”
他嘿嘿一笑,“俺的馒头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再说了,这馒头,追求一个“精”字,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就会影响质量,而且钱只要够用就好。”
细细品味老人的话:尘世的追逐,得失名利,是没有尽头的,我亦感叹于老人痴痴的“工匠精神”,不论生意有多好,自己有多忙,都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惊异于老人的痴,痴在他的知足常乐,痴在他的默默坚守。(转自同学)
这个老人有点痴,他就一直坐在那儿,蒸熟了一锅又一锅的馒头,也蒸熟了一个又一个安逸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