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听范老师讲拯救者心态时,听着听着,眼泪哗哗的流出来了,我看到了小时候倔犟的自己,那个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太好,父母尽管比别的父母要更辛苦,但却因为孩子多和有时会遭遇一些出意料之外的家庭财产损失,我们家的生活总是在亲戚家中算困难的,而且遭遇到意料之外的家庭损失时,父亲的无奈和母亲的伤心,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时父母在这时也会争吵,父亲会说一些很伤母亲的话,母亲那伤心又憋屈泪流满面的样子都出现在我的眼前,还有感觉父亲在比自己过得好的亲兄弟面前有一种矮半截,感觉他很软弱,明明是大哥,却因为自己家过的不如弟妹,就得不到自己兄弟的尊重,还有母亲因为没有男兄弟,也有时没底气,父亲有时会拿这事欺负母亲,爷爷和父亲的兄弟也有时会由于这点对母亲不是那么尊重,母亲大多时候是忍耐,但偶尔几次会跟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母亲一直对我们说要争气,人自己一定要争口气,我不知自己最初是从几岁形成了这种将来自己一定要活出个样子来,一定要让我们家过得比我们的亲戚家好,一定要让我母亲扬眉吐气,所以我很一直很努力的好好学习,做个争气的好孩子,自己也很倔强不服输,尤其是当看到自己母亲由于自己是在众多亲戚孩子中是学习最好的那种舒一口气的感觉,我觉的自己让父母有了脸面,我也从这体味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应该有了很大的动力,在我们自己家,虽然我是排行老二,也因为我的相对懂事让父母亲有时会多关注我,我的父母亲在重男轻女的这一思想上相比那时的父母是开明的,他们没有像那时多数家庭一样重男,尤其是母亲,她对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爱都是尽全部。
从小学到初中,我的学习成绩都是班级前三名,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到了高中,我的成绩无法像小学初中一样在班级前三名了,一般在前十名,高三后有几次考不好后,我内心里对考试有了很大的压力,到了高三下半年,出现了几次大型考试我都紧张的闹肚子,老师也经常开导我,我自己也努力调整,现在想来,当时会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允许自己一次考不好,因为我把学习当做了自己拯救自己和我们家的唯一途径,当出现一次考不好时,我内心就对自己各种指责和攻击,就越想努力考好,还有高考当时对大多数农民孩子来说,就是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我对自己更是深深认定这一观念,内心不允许自己接受其他任何其它方式的出路,因为自己是父母的希望。
最终高考自己是失利的,在出成绩后,我过了一段很痛苦的日子,我觉的自己很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还抱怨上天的不公平,因为有好几个平时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考的比自己好,自己如果能正常发挥,不紧张,绝不会这样,又恨自己为什么心理素质这么差,后来复读一年考上了大学,但远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父母在失望中也有欣慰,我感觉失望大于欣慰,他们和我一样,一直完全觉得我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可是自己终究还是算众多亲戚孩子中第一个考学走出农家的孩子,我上大学时,家里的条件比小时候也改善了很多,但与亲戚家相比,我们家还是有很大差别,自己上大学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弟弟那时在高中,我们家的开支相比没有孩子上学的家庭要大的多,我父母要付出更多劳累,我内心感觉又内疚又因为没有考到理想大学的难过。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用我要懂事我要努力活出样子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当自己没有做到时,我会很自责和难过,很长一段时间放不下,而且从小情感比较细腻和丰富,安全感比较少的人,外表看起来比较开朗活泼,脾气有些倔,自尊心比较强,轻易不允许自己做错事,做了错事,有时往往不等批评,自己感觉就受不了,有种这个错误会让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所以爱憎很分明,觉得对就对错就是错,非黑即白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