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Ruifree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13篇文章,转载请注明个人简介及公众号。
作者大蕊,爱生活、爱自由,自我管理的践行者。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共1900字,建议阅读7分钟。
读书启示:看一本书,不用从头到尾读一遍,只要此书能够解决你的一个问题足以。
半年前报过小六的知识管理训练营,当时每天打卡、写读书笔记,开始感觉很亢奋,还有一群互相监督的小伙伴。后来忘记什么原因了,中断了一段时间,再后来群里坚持下来的小伙伴也越来越少,但有少数小伙伴真的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心里挺羡慕的……但也只是羡慕而已,再也没有开始自己的写作。
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反观自己的经历,我对很多事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开始时也是激情满满,但总是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坚持下来,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也都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成功的办法每个人都知道,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时我也会安慰自己,“如果我坚持下去,肯定也能成果,只不过我不感兴趣罢了。”现在想来真是可笑,这句话在否定别人的同时更是对自己的极大讽刺,坚持都做不到,还要奢望什么成果。
回想这次知识管理放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每天日更文章真的很困难,自己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储备,想写一篇稍微有点儿内涵的文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拼了老命才坚持了一个星期,每天很晚才睡,不知道怎么写精神很紧张,身体也出状况,一病就没有坚持下去。(在此真的很佩服坚持日更的小伙伴)
其次,小六提出主食类书籍是为自己服务的,只看有用的部分足矣。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于阅书无数的各位神人,知识已经形成系统组块,当然可以只看不同的部分,可对于刚刚起步的我来说,知识还是零散的点状分布,只看部分就真的只看到部分了……
(还有一个原因,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一本没什么营养的书也能当经典慢慢欣赏,虽然知道找到有用的知识,其他可以省略的方法是对的,但自己内心是抗拒的,我买这么一本书,没有从头读到尾就觉得好亏啊……)
如今看来,学习既要听老师的话,结合自身情况调整,更要放弃错误认知。不过说实话,要听别人的话放弃自我认知挺难的,正如成甲老师书里说的的习惯性防卫(哈哈,终于会把知识点联系起来了),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绝大部分人肯定会选择听自己的。正因为这样,很多之前看的书,学到的新观点新技能,当时觉得新鲜有用,但内心并没有真正接受和认同,所有才过了几个月,回想起来就完全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又买了小六的书,在看书之前我积累了其他关于知识管理的知识,再看这本书,突然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很多好的观点和做法可以串联起来了。以前只能死记硬背一个单独的某个点,现在好像有一条模糊的线,把一些相关的点串联起来,这也更增加了我去实践这些方法的兴趣。
由此可见,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从自身内在找到动力,真正认可和接受这个事情,并在实践中找到更多的兴趣点,由单点出发,向系统发散,也许这就是超级个体从某个点出发,慢慢形成大IP的过程吧。
看了几十本书后,我才慢慢发现,一个人能做成某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这么说的,却被批为毒鸡汤),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份初心,谁会愿意去受那非人的折磨,怎么可能会有持续的动力去坚持一件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事。
那么知道了初心是坚持好习惯的最重要动力,现在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技能提升对抗懒惰。
首先是时间管理,如果是一个很闲的状态,适合全职太太和待业青年,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目标,确定想提升的技能列表,对照列表进行计划清单的制定。之后对照清单完成计划,可以设计成游戏升级模式,设置障碍完成后的小奖励,这样自我的提升也变得更有趣。如果处于很忙的状态,记录时间和状态,搞清楚自己的时间分配,了解了自己的时间分配,就到时间的管理,有选择的去忙,在最高效的时间做最花费精力的事情(例如:番茄钟法保持专注)。用20%的时间解决80%的事情,剩下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提升自己。
第二是知识管理,知识不是看一遍书就成为能力的,没有应用的知识顶多是一堆无用的信息,放在脑袋里占地方。最好知识管理就是学习加分享,边学边用,这时自我的要求会被提高,更有助于自我知识体系的建立。(不用怀疑,不懂的先不要问为什么,巨人是这样做的,只有做到巨人的高度,才会看到更好的世界)
第三是习惯的养成,拖延症是习惯养成的大敌,克服它可以尝试以下方法:结构性的拖延,每天要做的事情大概就是那么多,那么把事情分成组块,当我不想做组块一时,去做组块二,不想做组块二时,做组块三。不论拖延哪一个都可以把当天的事情做完,这是对我个人比较奏效的好办法。
以上几点是我实践后效果不错滴,让未来现在就来,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其次就是脚踏实地,从现在出发。
让我们一起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