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在和孩子吃早餐的时候,我们一起听了一个故事《鱼肚藏剑》!
内容大致如下。
专诸想刺杀吴王,知道吴王最喜欢吃炙鱼,就去了太湖,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太湖炙鱼的烹调技术学会,然后回到他老板公子光身边,以炙鱼宴客,因此公子光家炙鱼的美名,传到吴王耳中。这个吴王僚,真是个炙鱼痴,为了吃,竟然要公子光请客,虽然侍卫处处,戒备森然,但哪里想到刺杀他的暗器,原来是藏在炙鱼的肚子内?于是只能一命呜呼了。
我们听的这个里面还有些前奏。这个专诸是为了帮助公子光,而去杀吴王的。并且专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因为有母亲在,不想去杀,但是光对其太好,他为难。母亲知道了,为了让他放心,自杀了。这样专诸更加愤恨的去了。
当时我听完后。就和茹茹讨论。我问:“如果你是专诸你会去吗?茹茹:”我不会。“我问:”为什么?“她:”他是去杀人,杀人是犯法的。这样的结果,是我也得去偿命的。
“我当时觉得孩子反应很快,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我:“如果帮助朋友,我们是不是也要分析一下这个方向对不对?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怎么办呢?茹:”提醒他,实在不行就离开他。“她这些回答很熟悉与小时候的引导有关。
她反问我:”他的妈妈为何要死呢?“我:”他妈妈担心自己成为他的担心,所以这样选择了。“茹:”这样也是不对的。妈妈这样做,其实他儿子更加伤心了。“我一听,真的非常的好呢。是哟,专诸妈妈这也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我问:”前面故事有说过,专诸对外面人很凶,但听到妈妈的叫就很温柔。这是一种什么表现?“茹:”这就是孝嘛。对待自己的妈妈当然要好一点。“我顺便就提了一句经典的前两个字”不敬其亲而敬。。。
茹:“谓之悖理.”
我自己当时偷偷的笑,经典时还是会冒出来的。 “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这句完整的话不正是《孝经》里的内容吗?
茹:”这个专诸本身的这种行为,也是最大的不孝。“
我:”是的。“
我转了一个面问:”你觉得这个专诸好的地方在哪里?“
茹:”他很刻苦。“
我:”怎么刻苦了?“
茹:”他了解这个要杀的人。知道他喜欢吃鱼。就刻苦去学做鱼。“
我:”对了。他首先了解他的目标。今天早上我们读了《孙子兵法》里有一句叫什么的?知知彼知己。。。。“
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我想不错,又可以对上一句。
我:”对了,我们了解我们的目标,同时要去努力。你看专诸刚开始会烤鱼吗?“
茹:”不会。“我:”为何要学烤鱼,怎么不直接去杀吴王?“茹:”直接去,是达不到望的。“
我:”是的,他了解单这样去,是达不到愿望的。所以他就想了办法。《老子》里有一句话叫曲则全。知道什么意思吗?”当我们不能直接到达的时候,就像遇到的水沟,我就绕过水沟然后从另外的一面到达就好了。我们现在学习,像觉得作文很难怎么办?我们不是马上就这样不停的写,我们学会找方法,累积词语,多阅读,然后向专诸一样慢慢的累积,用几年的时间,作文自然就好了。
很多的事,很多的学习,根据自己孩子的不足,然后慢慢累积就是大道。在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很短,几分钟,但是在开车的时候,与孩子聊下天,很好玩,孩子也会启发我们不一样的思考。
共 同的话题,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孩子的思维的多面性。思维怎么来?系统学经就直接给到了我们答案。系统学经,可以全面融汇贯通一点都不假。
顺德育心国学经典茵可妈:
茹妈通过专诸杀吴王的故事引导茹茹学习了《孝经》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孙子兵法》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老子》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孩子不仅仅是会背这些句子,而是会灵活的运用,学会了这些经典里的精神,而且这些精神将跟随孩子一生,不会因为孩子大了,忘了这些句子而变成零。
我:如果用在《易经》我们会想到哪一句呢?履霜坚冰至!
包志刚: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我:@顺德大良含贞爸M5 这个其实告诉我们,方向很重要。
包志刚:履霜,坚冰至。也是累积之功!
我:经典如果我们去看别人的解释来学,怎么学呢?同样的经典,不同的人,不同的用,不同的感悟。
看别人的,看完就忘了。所以经典叫悟道。看的是文字,看的是别人的解释。与你产生不了联系。也就没有印象。这与我们孩子的教育一样。很多孩子刚开始学数学。说拿了100块去买东西,花了多少元,就是不会。所以孩子会弄晕。但是你直接给她钱,让她体验,给她去买多几次东西吃。她马上就学会了。知道了。这就是生活的学习,学在理论,行于生活。经典也是的。化于生活最高级。我也还需要很多的实践。
好了。学在经典,行在生活!让我们把经典的精神慢慢 的一起践行到我们的生活中!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