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谓知识,指的是1)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2)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凭借这两个条件,绝大多数的信息就会被筛除。
2.“能否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化为“是否有用”,这样也许更为简单明了。
3.定义清晰,会使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
4.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很多事情只是“貌似紧急”罢了。所以如果你能想清楚时间维度的事情,其实就可以淡定从容地做重要的事情了。
5.很多人小学毕业之后就不再读书了,又有一批人初中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了,还有一批人高中毕业之后就不读书了。。。绝大多数人直到本科毕业, 也没有分清上学、读书、学习之间的区别,于是,他们分分钟都有可能停止进步---你看,概念不清晰的危害有多大!
6.这个世界能够给你即时反馈的知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而那些真正有用并且能够改变你生活的知识,有时候反倒让你“迟迟看不到结果”。
7.要注重概念的打磨,尤其是过去理解有偏差的概念,更需要我们花时间和力气纠正它。因为这么多年来,就是因为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所以让我们白白消耗了太多了资源。
8.知识是否可以碎片化?这显然是误解。碎片化的只是时间,而不是别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这就好像,虽然房子确实是由砖头构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知识是由体系的,正如房子是一块块的砖头而已,要让它们成为房子的一部分,除了构架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东西,比如水泥,比如钢筋。。
9.再说,即便是学习的时间被碎片化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依然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否则不可能产生什么进步。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
10.知识本身并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是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真的体现出来。
11.只有博学的人才有融会贯通的能力(甚至是机会)。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策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并且,另一个天大的好事儿同时出现了:体系化自动形成。
12.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真的很大,有些人脑子里只有一堆砖头,当然,有些人更惨,他们脑子里只有零星几块砖头碎片,另外一些人脑子里有一栋房子,还有一些人脑子里有高楼大厦,更有一些人的脑子里有一整个城市。。。
感想:
1.学习不能太有功利性,学习是为了探知,是为了解答迷惑,当你发现之前学到的东西在后面的工作生活中能用到的时候,你会发现内心的狂喜。这可能也是兴趣的来源吧。
2.理清概念,什么是知识,能知道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长期来看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信息。感觉我的手机APP很多都要卸载了,因为他们很多不能给我带来知识,并且浪费了我宝贵的注意力。
3.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工程。知识一定要形成体系。
4.即便是满足(有用、长期)之后,可以称之为知识的信息,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不同价值。有繁衍能力的知识(逻辑学,概率学,英语就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