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杰老师的“北斗七星阵”真的有点让我惊呆了,我经常会跟自己和别人说要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的确是做到了,但是还真没有从其他那么多人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今天以一个例子来去实践一下。以我今天在《今夜情为证》来看实践一下。
例子:老婆因为老公经常喝酒的事情经常吵架,甚至差点感情破裂。
“北斗七星阵”是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过程,案例中的六把椅子代表不同视角。
1、我自己(主观视角)——因为老公经常喝酒,担心他的身体经常。屡教不改,感觉喝酒比自己还重要
2、旁观者(客观视角)——你老公已经是成年人,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他,先学会尊重他,包括他的缺点
3、相关人(换位思考)——儿子:其实我爸爸没有什么缺点,有时候喜欢喝酒,但是我妈妈经常唠叨他,越唠叨就觉得她越烦。
4、摄像头(发展视角)——影像中你和你老公最温馨甜蜜的瞬间:第一个画面是一起去旅游;第二个画面是剩下儿子的喜悦;第三个画面是结婚时,你的结婚您对我说过的结婚誓言。
5、榜样(积极视角)——选一位女性榜样,选了邱静,宽容、通情达理、同理心、知书达理、智商和情商都很高
6、未来(结果导向)——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一家人在一起,乐也融融,相互体谅、欢声笑语。
其实,很多问题,真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仅仅只有一两个点,我们真的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论是个人生活上的问题,或者是工作、公司决策上的问题,都可以运用到。
关于烦恼
这个世界上的工作,甚至包括我们的生活,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你喜欢的、感兴趣的、愿意主动去做的,另一部分是你不喜欢的、觉得没劲的,但是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能够把感兴趣的事情做好,而是如何在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事情之间获得很好的自我平衡。
就像我昨天跟93年的“大叔”讨论的,我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书法,其实学习书法的原因很简单,暑假期间人人都参加个兴趣班,我也参加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就学习书法了。我还记得连续两年的暑假,我都每天固定跟着老师上课。很多同事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半途而废或者是没有继续练下去了。其实我也有一段时间很想放弃,但当时是因为我暑假太寂寞了,百无聊赖,去练习还可以跟朋友一起玩玩。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代表学校、班级参加各类的书法比赛,都获得不错的成绩。
回想起那段时光,其实也算是刻意练习的过程,从开始的烦恼暑假没事做到接触书法,到感兴趣,再到后来厌倦枯燥的临摹,到后来屡屡获奖。其实关于烦恼,我觉得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过程的确很难熬,但是当你有一天看透了,烦恼就会随之烟消云散了。
人生总有很多自己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事情,明确目标,认准靶心,分清什么是必须做的、愿意做的、没必要做的,行动吧!
烦恼皆因人和事,事是人做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真系你遇到的每一个奇葩,因为他们都是上天派来教给你某些东西的。
关于索取与要求
一位70度岁中科院院士的心病就是因为她的老母亲经常会泼妇骂街一样赶走他和他的兄弟姐妹。老师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才发现他真正的理由是因为一直执着地向别人索要他们根本无法给予的东西,要不到,就会很痛苦。
其实这个故事给我挺大的震撼,有时候的我不也是这个样子吧?我期望别人按照我的意愿活着。比如说,我会要求老公注意身体,不能喝可乐,早点睡觉,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要有太多的焦虑。现在互换角色了,我开始有点焦虑了,迫于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以前我老抱怨他,我教他的舒展压力的方式,他都不去做,也不去尝试。但是现在轮到我自己了,他说的很多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是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
最近听邱静的节目,里面说到我们要求自己最亲近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是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有安全感和没有安全感,其实差别并不大,这都皆因内心的惶恐。安全感是一种很悬乎又很真实的东西。产生不安全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童年的阴影、可能是后天的创伤等等。过度的安全感会让人过于自信或自负,现实的生活很容易让他踩空。而安全感缺失,就会对别人过于依赖,无休止地向身边的人索取。别人给不了,你就会伤心、失望。
关于兴趣
把兴趣转化为能力,才有可能优雅转身,否则就只能华丽撞墙。
上周刚好学习了兴趣模型,兴趣分为感官兴趣、自觉兴趣和志趣。假如我们把很多“兴趣”之停留在感官兴趣,那么就只能华丽撞墙,它仅仅是你生活中的过客,永远到达不了你心灵的彼岸。当你用心去学习和发展某一项兴趣,那么“兴趣”就会从感官兴趣慢慢转变为自觉兴趣。当你不做它的时候,心里老师痒痒的。
再后来就是把兴趣变成志趣了。其实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我都会向他们投向羡慕的眼光。第一,他们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一种职业,那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可能会有痛苦,但应该是痛并快乐着;第二,他们在把兴趣变成副业/正业,说明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造诣了,那肯定是刻意练习+兴趣爱好的成果;第三,通常兴趣变成职业,都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总结一下身边的榜样:
Angie:从一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转变为创业者,最近看到Angie推出了很多个人训练营的产品,月入几百万,在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方面都帮助了众多的年轻人。在我的眼里,其实Angie并不是非常大的大咖,但是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发展出来自己的个人品牌,个中肯定有她成功的秘诀。
古太:这是我在吉吉打卡群上认识的辣妈,自己有一份正职的会计工作,还合伙经营一家烘培店,她制作的蛋糕、饼、牛轧糖等等都超级好吃。自己还不断参加各种打卡群的活动自我增值,还非常注重亲子互动,十项全能的妈妈代表。
Grace:我们百日生涯营的营长Grace,自己爱好读书、学习,然后还鼓动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齐搞。在他身上是满满的正能量。Grace身上太多标签了,是新加坡趁早的会长,项目经理,生涯营营长,生涯咖啡咨询师等等。在我的印象里,她总是在学习,总是在输出,总是在发光发热。
反观自己,我的感官兴趣太多了,看到别人好,自己就去学一点点,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个爱好中去,这是我自己觉得挺失败的一点。下面,罗列一下可能发展的兴趣爱好吧,给自己的爱好做减法:
1、瑜伽:自觉兴趣,接下来打算跟着老师进行进修学习,目标是养成好身材,能完成中高级难度的动作
2、职业生涯咨询:无论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来说,我觉得会是自己未来的一个方向,通过系统地学习《超级个体》,会把这一项兴趣转化成志趣。
本书也会讲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咨询师能力要求包括:理论基础、时间技能和个人品质。
基础理论靠背,实践理论靠练,个人品质靠悟。
3、手账、简笔画、手绘笔记:这是一个兴趣爱好,是自我管理的工具,当作感官兴趣即可。
4、摄影:周末兴趣,感官兴趣培养,不强制,不刻意,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这些的关键是要靠多输出、多总结、多分享。
这本书对我比较深的感触基本上已经写完了,当我变了,世界也会跟着改变!在书的最后,贾杰老师还分享了他接触咨询十几年的一些心得体会。
1、其实咨询并不是一个神秘的行业,只要我有心做,也还是能做好的。
2、解铃还是系铃人,当今社会很多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焦虑,但很多的烦恼皆因是想不通,作为咨询师,我们更多的不是跟他说教,而是作为引路人。
3、想成为一名咨询师,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
A、专业知识能力:心理学理论和生涯发展理论
B、实践操作能力:沟通技巧和各流派的干预技术
C、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积极的人生观、随时的自我省察、终身学习观。
走进了咨询师的世界,学会像咨询师那样思考。
4、咨询的核心:审己度人,爱人如己
可以掏心掏肺地把别人当成自己,给予他正能量,让他元气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