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深地卷入全球产业链,很多国外著名品牌在中国大陆有着自己的生产工厂,大部分商品被打上“中国制造”这样的标签。时间久了,社会舆论便开始指出,要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可如何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追溯其根源,其答案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便是“教育”。
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老。”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实际上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形成的性格。而《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正是在向观者讲述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印度小朋友伊桑,在被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伊桑是一个8岁小男孩,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绚丽的色彩、自由进退的鱼儿、自由奔跑的小狗和随风飘荡的风筝。这些在他眼中异想天开的事物对于成人世界却并不是那么重要,他们对家庭作业、分数和排名等级更感兴趣。因而伊桑在学校里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已经超出父母能承受的范围后,他被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好转”,甚至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小伊桑必须应对额外的,与家人分离后要独自承受的所有痛苦……
直到有一天,一位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巴从天而降,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事情就必须是如此完成”的各项规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地追随自己内心的创造力,除了伊桑。
尼库巴很快便发现了伊桑的不快乐,然后他开始找寻原因。他发现伊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尼库巴便对伊桑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那个曾经富有创造力的心灵和简单快乐的生活。
相信观众对该片的导演不会感到陌生。他便是颇有人气的阿米尔·汗,来自印度,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角,也是自导自演这部《地球上的星星》的故事讲述者。该片中的阿米尔·汗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被质疑,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这世界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孩子的培养至关重要。就像制作陶罐一般,可塑性很高的陶土,你不能太过用力地束缚,也不能放任不管,任其扭曲成长。
若想要心中的陶罐成形,制作陶罐者的心中要有爱。这爱在心里,也在行动上。你关心孩子,不是只是将关心放在心底,而应该告诉孩子,你爱他,尊重他。用亲吻与拥抱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这样,长大后的孩子便能学会将自己的爱和关心分享给他人。于是,终有一天,这个有爱的孩子,会成为地球上的星星,不念旧恶地照亮周围,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令人为之赞叹的世界。
既然我们想要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想要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那么,祖国的未来,照亮社会的星星便需要我们细心有爱的教育。最后,借用梁启超的那句“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作为《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背后所折射出的教育问题来呼吁这个社会中的你、我、他,为了这世界的未来,多去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来引导这些星星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