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秦孝公颁布诚招天下英才的诏令后,秦国接纳了第一名人才-公孙鞅,即我们所说的商鞅。那么,公孙鞅是如何进入秦孝公法眼,他的求官之路是否顺畅?让我们从这篇文中,看看公孙鞅“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履历。
自译部分
前文提到秦孝公即位,诏令天下募集强大秦国之人才。
卫国公孙鞅听到消息,西赴秦国。
公孙鞅,卫国国君庶子之后,喜欢研究刑名之学(法家)。一开始侍奉魏相公叔痤,公叔痤亦知其才干,未等向政府推荐,便病倒了。魏惠王前往探病,边问魏相病情,边探讨国事:“您如果因病而去,国家大事,我将托付与谁?”公孙痤答:“我门下卫鞅,虽然年纪轻轻,但有奇才,期望您信任他,国家交给他治理。”魏惠王默然不语。公叔痤见魏惠王未发表意见,便又说:“您如果不想用他,切记不要让他离开国境,最好杀掉他。”魏惠王许诺离去。
公叔痤见惠王离去,便召来卫鞅道歉:“对不住了。我是国相,必以社稷为先,所以先劝君王用你或杀你,再告知于你。魏王不想用你,你赶紧跑吧。”卫鞅说:“君上不听您的建议用我,又岂会听您建议杀我?”便未着急离去。魏惠王出了相府,对左右说:“公叔痤病的胡言乱语了,一会让我用卫鞅,一会让我杀卫鞅,太矛盾了。”
公孙鞅到了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推荐,晋见秦孝公,呈上富国强兵的方案。方案很对孝公思路,于是大悦,与公孙鞅探讨执行细节。
读书笔记
1、公孙鞅是卫国国君之后(柏杨先生考证,“父为国君称公子,祖为国君称公孙。”此时的卫国国君是卫遬,共在位三十年,而本年才即位二年,常情推断,不应有这么大的孙。)不管怎样,公孙鞅是卫国的皇亲国戚,为什么不效力自己的国家?前文分析的卫国政治生态的谄媚之风,也许给公孙鞅带来了绝望。
2、再说说公叔痤。这篇文章让我们感觉公叔痤有君子之风对不对?结合前文吴起的境遇,我们来探究下他的为人。(一)公叔痤为相后,排挤了吴起,导致吴起远走他乡。(二)公叔痤未病重前,为什么不向魏王推荐公孙鞅?(三)为什么在病重时要推荐公孙鞅?(四)为什么见惠王不同意启用公孙鞅,却谏言杀了公孙鞅?(五)为什么跟惠王谈话完毕还要告诉公孙鞅?这五点我们想一下,有没有细思极恐的感觉?
3、魏惠王的优柔寡断。以后世之文推断魏惠王当时放走人才的愚昧,似乎有所不妥。请问大家,这个阶段,只有公叔痤口中诉说公孙鞅有才气,惠王见识过公孙鞅的本事吗?就像你们公司董事长视察你们车间,总经理陪同,笑着告诉董事长你能接任总经理职务,你觉得董事长会相信吗?任用干部不得有考察期?公叔痤藏着捂着公孙鞅,惠王怎能知道他的才干,在惠王眼里,公孙鞅只如蝼蚁一般吧。
魏惠王最后没有对公孙鞅下杀手,一是看不上他,二是杀他弟弟都是最后一刻杀掉的啊。魏惠王本人是不是有些可爱?最后还对左右说公叔痤病糊涂了。然后把各位看官都气死了。
4、公孙鞅晋见秦孝公,当面说出强国方略,秦孝公很受用。所以说给领导递方案一定要符合领导预期,才能受重用。还有一个,公孙鞅怎样见的秦王?一无资质二无履历,通过近臣见了秦国最高领袖。我想当时秦孝公诏令天下后,一定有很多人求见的。可以看出,公孙鞅是走了些曲线路径的。兵法道三家,行事中多有迂回策略,我等应学习之。
我曾听过一位先生说过一段话:青少年时期,应学儒家,有硬碰硬的勇气。中年时期,应学道家,凡事不能太强势,要迂回。老年时期,应学佛家,看淡一些,平静一些。很是受用,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