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充題:(每一题2分,共30分)
1、六根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2、佛的意思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佛的三德是:智德、断德、恩德。
3、五戒是:戒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
4、正念就是指:保持清淨的意念,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 思想、言語和行為。
5、五蘊事:色、受、想、行、識 蘊。
6、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
7、三宝的类别是:化相三宝、住持三宝、一体三宝。
8、法的意義:一般通指任持自性與軌生物解二義。
9、缘起是:一切诸有为法,皆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立,此理称为缘起
10、在经典中,佛陀通常以十二个环节来解释缘起(十二缘起支):“诸比库,什么是缘起呢? 诸比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如此,这整个苦蕴生起。诸比库,这称为缘起。”
11、《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2、八正道即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13、人是由:四大、五蕴的假合,故又名為有情眾生。
13、六大根本煩惱是指:貪、瞋、癡、慢、疑與不正見。
14、佛經中,對三寶的譬喻:佛 是大醫王;法如藥;僧如照顧患者的護士。
15、佛教的核心思想是:缘起性空
16、四法印是:诸行无常,诸行无我,涅槃寂静,有为苦之苦法。
二、判断题:(选正确解释打√,错误解释打×,每题三分共18分)
1、无明:不如实知见之意,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项或道理之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无智、愚昧,不解佛教道理之世俗认识。 判断: √
2、有人说智慧的产生来源于兴趣广泛,无所不知。 判断: ×
3、五蕴中的色是由地水电风构成。 判断: ×
4、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人生。 判断: ×
5、内心起瞋恚,要以慈悲观对治。判断: √
6、“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称为三法印。 判断: √
三、选择题:(每题两分,共18分)
1、学佛应 D 为首要?A:布施 B:正定 C:持戒 D:正见
2、三毒之一的“贪”,要以_D_之法来对治? A:慈悲 B:禅定 C:智慧 D:持戒
3、以下哪一种不属于六道__E_? A:天道 B:畜生道 C:人道 D:饿鬼道 E:菩萨道 F:地狱道
4、不绮语是指不说__A_的话? A:无意义 B:粗鲁 C:挑拨离间 D:骗人
5、以下那个不属于十善业_C__? A:不邪淫 B:不杀生 C:不饮酒 D:不两舌
6、修行不问是与非、有理与无理,这是 C 心呢? A:慈悲心 B:无谓心 C:平等心 D:清净心
7、三法印是辨别佛法与外道的方法,三法印是指 C
A:持戒,修定,发慧
B:布施,忍辱,禅定
C: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D:供养三宝,常念阿弥陀佛,做早晚功课
8、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A A: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 B:中道实相 C:诸法性空。
9、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意译为 C A:三种菩萨道 B:万德庄严 C:无上正等正觉。
四、问答题(每一题7分共35分)
1、你为什么学佛?
2、通过学习佛法你怎样做能使你的家庭和谐?3、学习佛法是解决谁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4、明白缘起对自己有什么帮助?5、怎样做到在人群中管住自己的口,独处时守住自己的心?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三宝是:佛宝,法宝,僧宝
三藏论是:经藏、律藏、论藏。人物是玄奘法师。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
佛的三德是:智德,断德,恩德
2、法是何义?有几种法?:
法一般通指任持自性與軌生物解二義。出世间法,世间法
3、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如此,这整个苦蕴生起。诸比库,这称为缘起。”
4、五蕴有那些,分别是什么:
五蘊:色、受、想、行、識 蘊。
色蕴,一切色法之类聚,有形状之意,占有一定空间,会变坏的物质总称,与心法相对。
受蕴,苦,乐,舍,眼处等所生诸受,是肉体与精神之知觉等的感受作用。
5、六因四缘五果:
6、闻法四种功德:
7、佛教的核心思想:
8、缘起法是:
四圣谛是:
9、什么是阿罗汉:
什么是菩提心:
10、二重三世因果有那些:
二、简答论述题(每小题25分):
1、如何学习佛法?
2、你学到佛法如何在生活工作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