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沙村走出,在车内沉思良久,或许,时代的变迁,总是会牵扯内心的柔软之处,我们的渺小,不过是历史长河里微小的涟漪,甚至,来去,也不过是微风的来去一场……在我在车内思绪纷飞之时,一行三人,大包小包而至,然后步履匆匆奔向老屋。内心一震,这里游子的归途,是漂泊异乡者的此心安处。
正当我开着车在山间小路蜿蜒起伏,赶赴二沙村之时,一个拐弯,忽然见山间有另一个村子,一下子被吸引,或许山中还有其他的风景等待着我。
于是欲导航看一下距离,却发现山脚处的“岭头自然村”,搜寻到的结果是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顿觉诧异。索性直接关掉了导航 ,沿着山路直接前行,果然,没几分钟便到达了村子。
这是一个依山势而建的村子,一幢幢老屋,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卧在山野之间,虽然住户不多,只有几十户,但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聚集地。
一位大叔见我开车进来,指导着我将车停在了村里的平坦之处。道谢之后,我扛着自己的相机,往村里走去。
寒冬里,万籁俱寂,山顶的风,肆无忌惮地横扫一切,环顾周围的大山,如今的山林如拔了毛的鸡,光秃秃的,枫叶落尽,只剩下白花花的树干,横斜在山坡之上。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几间废弃的房屋,灰瓦白墙,伫立半山之间。不知为何它们会被建造在半山腰,既无优美的环境,也没有便利的交通,如一位孤家寡人,孤零零地偏安一隅。或许,这其中又是一段故事吧!
村子里的房子,大部分已经有了一些年代。由青灰色的砖石建成的平房,一行整齐排列,高耸的正门上方,有动物或花卉的图案雕饰。但一眼望去,屋子里并没有人住的痕迹,有的大门紧闭,而有的里面则装满了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柴。
一些房子经过现代的修缮,已经焕然一新,崭新的瓦片,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显得和整个村庄的古朴格格不入。但时代在发展,一切都需要与时俱进,谁也不可能为谁而等待。
看着一间间荒废的老屋,颓圮的石墙,植物爬满了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它们抚平了一切“人”的痕迹,和自然再次融为了一体。
在村子的一角,有几棵绿意盎然的香樟树,它们茂密的枝叶层层叠叠,在寒冬里,独自撑起了一片春天的风景。绿叶蔓延,将老屋重重覆盖,疏影摇曳,荡漾在老屋前,似乎在诉说那些过往的点点滴滴。
沿着村中的小路不断蜿蜒着,直到通向村子的最高处,可以俯瞰到整个鳞次栉比的村子。似盘根错节的老树,每一次延伸,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一棵棵绿树的存在,如同一个个希望,串联起了村中的家家户户。
忽然,我一个转角,发现一处石碑,才发现,山脚处的路牌“岭头自然村”有误,实际应该是“领头自然村”,怪不得,我导航时显示的是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
一只小白狗见到我这个生人靠近,又蹦又跳,狂吠不止,似乎在警告我:“不许靠近!”而我,感兴趣的不过是村子里那棵掉光了叶子的树,如同一丛巨大的珊瑚,向四周伸展着自己的触角。随着阳光慢慢落下,光映照在它的身上,显得格外壮丽。
往回走时,再次遇见了那位大叔,我好奇地问道:“大叔,村子里最近在搞建设吗?”大叔笑着说:“对,把村里的路修一下!”我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墙上的壁画也是刚画的吗?画得真不错!”大叔略显骄傲地说道:“对,刚画的!” 而我看着周围的一切,觉得这个村子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刚修的路,崭新的壁画……而村子的正前方,是无边无际的海洋,而杨屿山山前的那片滩涂,站在村子里,一览无遗!
我想,等完全建成之后的村子,定然是一个美丽的小渔村,令我有了几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