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关注程序猿求职意向的变化,发现有趣的现象(主要基于上海):
大公司出来的技术人才往往对现金,福利,团队文化有些详实的要求,早期项目也有沟通机会,但往往养不起;
而前两年参与过早期项目的技术人才,从只考虑A轮之后,到现在只看B轮之后的项目,并且加上:公司已盈利,或有明确的盈利预期。
当下,房价猛涨,办公和住宅租金上涨,大公司社招缩减,精英人才进入「保小赢」阶段。少数优秀创业项目承载投资者的财务预期,需要达到一定增长速度,规模和效益,也是忙着扩充人力,大部分早期团队只能捡漏。
以上客观现象,无所谓好坏。只是更加警醒早期团队,定位真实需求,并且盘算清楚,以手头的人力,资源,资金是否能支撑快速论证产品解决需求的效力以及转化为一个生意的潜力。而这个lead time越来越短,所以其实创业门槛在上升。
一大波创业者会挂掉,一大波junior的投资经理也会挂掉。只论收益,做FA比直接创业或投资可能都靠谱。泡沫是必要的,因为它洗出更成熟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是久旱逢甘霖,还是转世投胎,其实一开始就注定了,只是太多人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