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 叔本华
2020/11/24 于PS图书馆
叔本华简介:
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
出生于德国但泽,双鱼座。
父亲是一位富商,性格易怒忧郁,后因溺水去世;母亲是作家,与歌德、格林兄弟等文坛名家熟识。
21岁到哥廷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柏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人生的智慧》即取自这部著作),声名鹊起。
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远避尘世的生活。
72岁去世,叔本华死后,其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者,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本书结构
本书从What的角度分了四个部分,分别是
人生的智慧是什么?
人是什么? 即广义的人格,比如健康、力量、气质、道德、理智、教养等等
人拥有什么? 就是财产和各种所有物,所谓身外之物
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指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一句话提炼
人生的智慧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人要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而活。
摘抄
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塑造并观察世界,世界由此为不同的人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空洞乏味 还是丰富有趣充满意义,全凭一心。 --- The world depands on how you see it.
我们年轻时几乎意识不到的一点是,最高级最丰富最持久的乐趣来源于思想,思想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乐趣大小。
主观因素远比客观条件重要的多。
性情乐观,体格健康,充满活力,温文尔雅,有良知,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些都是地位或财富无法你不和取代的。
财富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就是“过剩” ---有意思
一个人内在拥有的东西是决定他幸福与否的关键。 --- 内心的稳定
当我们知道了大多数人的想法有多么想浅薄琐碎,他们的观点是多么狭隘,他们的态度是多么刻薄,他们的意见是多么的自以为是,他们的意识是多么错误百出甚至荒谬绝伦时,对来自他人的看法就会淡然处之。
一个人首先是并确实是寄居与他自身的皮囊中,而不是存在于他人的看法中。
荣誉是外在的良心, 而良心是内在的荣誉
一个人越是荒谬可鄙,就越是喜欢搬弄是非
思考
1. 人是什么
幸与不幸取决于你怎么看
健康比什么都重要,不运动不成活。所有其他的一切都应当为健康让路才是。How:避免各种放纵或不节制,避免一切剧烈的、不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维持适量的日常锻炼。
快乐的自给自足。因为一切其他的幸福来源,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的,不安全的,短暂的,具有偶然性的。 在观察、思考、品鉴、学习、阅读、发明创造...
闲暇时最宝贵的东西。只有闲暇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
2. 人有什么 财富的问题(所谓身外之物),不应挥霍无度,应该视财富为抵御外界侵蚀的堡垒。
3. 讨论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眼中是什么样的
感想
读书的过程中就感觉像是一个老人在你耳边告诉你如何追求幸福,其中很多内容都是比较重复的描述,虽然感觉有一点啰嗦,到显得可爱。
一个大哲学家用最平实的语言,没有深奥的的哲学词汇,给你讲述他一生积累的思想和关于如何去幸福的人生智慧。
实践
对于健康,养成每天适量锻炼的习惯,避免放纵或不节制
对于内心,更多向内看,内心的富足和平静是一切的基石,是幸福的来源
对于追求,观察世界,观察人,持续的阅读和思考,品鉴电影和音乐,去学习视频制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