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大相信成功是1%的天分+99%的汗水这种话的,甚至心里有点瞧不起,尤其是在学生时期。
什么样的班级里,都会有很努力却怎么也考不过有些不是很努力的书呆子,那些人埋头苦干,点灯鏖战,我见过的最夸张的是为了让自己不瞌睡直接跪在地上背书写作业——我是没见过什么头悬梁锥刺股的,有时候会跟同学称赞他们多用功,但实际上心底里却隐隐约约有点不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不怎么努力却总是第一第二的聪明人,不管是不是真的聪明,考好了也总是要想方设法让别人相信自己没有费多大的心思,没有付出99%的汗水,如果可能,宁愿自己是1%的汗水+99%的天分。
自己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凡是都喜欢图快,小到平时做一道数学题,大到中考高考,必须求快,一定要第一个做完,第一个交卷,也始终认为用一分钟做完就是比花两分钟、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做完要牛逼——这个应该算是普遍的认识了吧,同样的事情用更短的时间做出来当然更招人喜欢,除了同情心泛滥,比如马拉松长跑的时候会关注一下那些咬紧牙关坚持跑完的弱者。那些闷着头咬了一两个小时才算出一道自己十几分钟就可以搞定的题目的人,从来没有被自己欣赏敬佩过,我总是希望自己做的比别人好是因为聪明,而不是因为多么努力——这可能会让自己和他人觉得自己愚笨。
拿我跟常不正来说,上高中那会儿,他总是说自己没有我聪明,嘴上我是怎么说的不知道了,至少心理我是很赞同的,他虽然不笨,但绝对不属于聪明的那一类,更多的是踏实和勤奋,相比较经常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的我,他就要规规矩矩的多了,下了自习还要开会儿小差,总归要比我努力的多了,结果他一直是第一,我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当了几次老二,到了高考,差距就不是一丁点的大,一个去了武大,一个去了湖大,这就聪明人和不聪明人的结局。
事实上,对和错尚且很难分辨,聪明和不聪明这种玄而又玄的东西,又是凭什么衡量?
我今天可以用五分钟做出你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久就才能做出来的事,可能是我之前碰巧做过,也可能是我之前花了几个、十几个一个小时积累的下来的,今天马拉松第一名,可能是三五年前拼了老命也只能跑倒数的人。
忽然间想到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听说过很多次,直到刚才才想起来这说的原来就是这回事。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可能让自己显得比别人更优秀的、更聪明的现象,不过是自己先前日积月累的努力。
哪里有什么聪明和不聪明,就像到了一定的境界和高度——如果有的话,哪里还有什么是非对错。常言道,傻人有傻福,那些看起来很傻的人,很可能才是最聪明的人,典型的就是龟兔赛跑了,说到这个词忽然间有点忧伤,对于这些太过于熟悉的,甚至可以说是常识性的东西往往没有留意,不曾真的思考过。
加入了某个文案圈,了解到有些文案泰斗,真的已经到了可以成为泰斗的人,还有那些虽然说不上很牛叉,但也还混的不错的人,靠的都不是一直以来所想的天分,进一步了解到绘画其实也不是,至少我们还没有去比拼天分的资格。
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在很多事情面前都会说自己不是干啥干啥的料,我也是这样安慰自己,告诉别人,自己为什么学不好日语,可是自己真的到了跟别人去比拼语言天分的时候?背几个日语单词许要多少天分?考个四六级需要多少语言天分?又没有要去成为语言大师,要什么天分?每天坚持跑十公里,每天看一本书,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天四五点起床,需要什么天分?
我有什么资格去跟别人比拼天分?更不用说天分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有谁能掌控的了?如果成功是等于天分+汗水,不管各自霸占了多少的比例,看看自己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