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其实不缺乏梦想和想法,可怕的是被大人的“现实”剪断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不敢再想。
美国有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 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标题是“未来的理想”,当他费尽心思详细地描述了自己想成为一个牧马场主人的梦想,并且在图纸上描绘出牧马场的细节,满怀自信地交给老师后,竟然无情地得到了一个F。老师的理由是“孩子家境贫寒,父亲只是个驯马师,连个固定的家都没有,这样的理想不符合实际……”
孩子满脸失望地带着只得了F的作业回家后,父亲虽然对老师的态度也非常气愤,但还是跟孩子说:“是否坚持梦想,你自己好好思考,这个决定对你的未来很重要”。当孩子考虑了一个晚上后,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如今那份F的作业仍旧激励着他,虽然他已经是个有着庞大产业的牧马场主人,他的名字叫蒙迪·罗伯。
爱梦想是孩子们天生的特质,如果大人让孩子过早地变得现实,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就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成人,“这不可能,那也不可能”,不仅没有创造和梦想可言,孩子也会因此活得毫无乐趣。
别以为孩子的想法是小事,父母的态度能成就一个天才,也能成就一个庸才。记得曾有个朋友跟我说过自己幼时的亲身经历:
7,8岁时到亲戚家看电视,看到电视上的走T台的好生羡慕,看得入迷时喃喃自语:“如果我长大后也穿着漂亮的衣服走该多好呀!”旁边大人一句冷笑:“你长得又黑又矮,如果你能的话,蟾蜍也能走”,大人的一句话让年幼的她面红耳赤,找个借口就离开了,从此不敢在大人面前表达任何梦想。这事儿让她到现在还记得,这阴影如同一个小疙瘩一直如影随形。
大人的冷嘲热讽会让孩子不敢“想”
孩子们的梦想就像一颗颗小种子,当它们探出绿芽,得不到认同和呵护就会夭折。幼儿说,即使是多么不切实际的梦想,爸妈也不应该妄加评判,更不应该对孩子的梦想进行嘲笑。因为敢想的孩子才会自信,你的嘲笑会让孩子有羞辱感,也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不可能”就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的确如此,当我的孩子说以后想当医生,我经常会跟孩子玩“看医生”的游戏,当孩子听到我称呼他为医生时,一脸自豪煞有其事地给我打针开药,我才意识到,梦想无论实现与否,你的支持和鼓励就是一个孩子的快乐和自信的源泉。
梦想可以失败,但作为父母,不应该让孩子失去梦想的权利,而这样的权利需要父母的呵护,即只支持不打击,还需要提供条件让孩子为实现梦想而尝试。
当孩子梦想多变怎么办?
有家长说,5,6岁的孩子三天两头换一个梦想,今天说想当老师,明天说想当卖冰淇淋的,后天说相当明星……就像买东西一样,一点儿不靠谱,如果家长跟着转就是盲目。其实梦想多变也是幼儿的特点,孩子年龄越小,所谓的梦想也越是容易变,这不可笑。
这是因为孩子的心智未够成熟,容易被外界的各种新鲜所吸引,家长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给他们尝试,只有他们试过了才知道是否喜欢,继而才能发展成为兴趣爱好,最终实现梦想。但如果从不让孩子尝试,就会失去一切可能性。
4-9岁的孩子最爱异想天开,糟蹋了将成遗憾
4~9岁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年龄段,在这年龄段最忌父母设立条条框框,而是应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尝试,鼓励孩子去梦想。比如“太阳应该是圆的”、“花朵应该是红的”等这些不要灌输给孩子,也不要阻止“坐车就能达到月亮”的梦想,你的阻止和过于现实,可能就毁掉了一个成功的科学家或者扼杀了一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