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年初七人日,给个人人生日的借口自己,我在恒宝华庭的红唱片买了林忆莲和莫文惠两位歌手的三碟装CD。为什么要给借口自己呢?因为,身边的朋友经常会“奚落”我,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电脑呀手机呀上网想点什么就有什么,还可以下载,用得着买CD吗?买回来你还得找地方放呢,还要保洁呢,真out,没与时俱进!细想想,朋友们的说话也不无道理,可我,就是停不下这个嗜好,尽管比起疯狂购买的时候已经收敛了不少。所以,每次忍不住买一两张的时候还是很不勇敢,必须找个诸如特别节日阿或者犒劳自己呀等等的借口。
不过,朋友们的观点着实也让我思考了很久。经常会有“CD市场会消失吗?”这个问题时不时就会在我的脑海里蹦出来。除了因为与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之外,我确实也目睹了CD市场的兴衰。我的学生时代基本都是听录音带过的,依稀记得,大约是70年代后期吧,那时我仍在读初中,有天我与楼下的芳姐姐闲逛北京路,刚巧路过青年文化宫,里面摆了展会,专门介绍推介CD这个新玩意儿,现场好几处设了试听的展位,但似乎并没多少人看好,但不出几年,CD市场就蓬蓬勃勃发展起来,进入千家万户,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像当初手机的3G卡和4G卡的推介期,无论厂家如何让利,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却又不知何时起突然的大家又都接受它享用它了。当然,CD当时的“盛况”,也离不开盗版的推波助澜,因为,一张正版的价钱不菲,以当时大多数人的家庭收入来说仍算是奢侈品来的,但不管怎样,CD确实浩浩荡荡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取代了录音带。
之后,CD市场红火了大概也有20多年,这过程里,正版与盗版一直在斗争在纠缠。以盗版的价钱,以及人群的收入来看,正版的出品公司比如宝丽金呀环球唱片呀等等渐渐地就出现亏本了,那时就出现了一种呼声,如果正版的价钱可以降下来不要高企,哪怕是30或40元一张,正版还是会有竞争优势的,毕竟,对于真正爱音响爱音乐爱歌曲的人士来说,正版的音效有保证得多,对于我这种爱收藏的人来说,正版的包装以及里面附带的歌词呀说明呀也正规得多。中后期,也确实出现了很多国产的正版的CD,价钱连我这些贫下中农都可以接受了,甚至偶尔也会省吃俭用的购买一两张原装进口的正版CD。那段时期是我最开心的时期,逛CD店是我逛街的一大项目,去香港必定去一趟颇有规模的HKV,还曾在那里花过250元人民币购买过我心爱的歌手西索的原装进口碟。去广州购书中心,必定耗费不少时间在负一层的音像城;去上下九必定去逛红唱片CD屋。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什么mp3之类的及至4G手机等等的兴起对CD市场着实是很大的冲击。样样都是快餐式的消费观念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去购买CD成了别人的笑柄,在这一大时代的冲击下,CD市场慢慢在萎缩,香港的HKV结业了;购书中心的音像城割让了大面积分租出去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气势;成行成市的CD店铺消失了,连那些贩卖盗版的小店也逐渐不见了。曾几何时,有专门的CD机放CD唱片,现在只能用DVD机兼容附带放CD了。专门卖CD的店铺现在还能坚持下来的好像也只有红唱片了。
CD市场最后会消失吗?我会经常问自己。然后,看到上下九地铁站就有两个红唱片的摊位我又会安慰自己,只要还有像我这样的傻子发烧友存在,CD市场就不会完全消失吧?!喜欢CD,除了那份实在的音质享受明摆着外,还有那个把玩在手中的收藏情结才是最大的享受,CD的包装无不印记着当时的气息,包括歌手的乐手的,还有自己的比如当时的喜悦心情等等,还有,好多好听的歌或音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新时代的繁杂忘记,而当我搜索把玩我的CD时,会被一一记起,但电脑或手机下载的曲目就不一定能收藏那么久了,因为占内存而要刷新或者换电脑换手机时就不经意地丢失了。
至今为止我已收藏了不下一千多只CD,也许,在别人眼里,我这是怪癖,但,我从中得到的快乐却妙不可言。喜欢歌和音乐的人不会坏到哪儿,喜欢歌和音乐的人生活质量也一定不会差去哪儿,同样,承载这些的载体CD,成了我通向快乐的桥梁,我的生活由此多了不少乐趣。我想,只要还有像我那样的人们存在,CD市场就不会完全消失吧?真心希望CD市场能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