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有趣的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们在其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体健康,没有任何不良犯罪记录的志愿者来完成14天的实验。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成两部分,12个人充当警察的角色,另外12个充当囚犯的角色。实验模拟真实监狱环境,囚犯分别被“警车”押送到监狱,然后被搜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囚服(像连衣裙一样的罩衫),右脚戴脚镣。
实验过程中,囚犯志愿者被要求24小时都呆在监狱里,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都只有编号没有名字。充当看守的志愿者,没有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看守3个人一组,每组工作8个小时,三组轮换。警察志愿者被要求不能伤害犯人,为了避免与囚犯志愿者之间的眼神交流,他们都带着太阳镜。
然而为期14天的实验不得不在第6天被迫停止。因为警察志愿者和囚犯志愿者的身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警察志愿者和囚犯志愿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充满敌意和羞辱。警察志愿者变得激进而残忍,囚犯志愿者变得消极而抑郁,以至于5名囚犯志愿者不得不因为严重的消极情绪,精神濒临崩溃而被提前释放。
这个试验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连主持实验的教授和他的同事也深受影响。他们开始对模拟监狱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不仅没有终止实验,而是继续任其发展,他们也被自己设计的实验影响的失去了人性。
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的目的是想了解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想要弄清楚环境到底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而这个实验也的确向人们揭示了环境可以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让一个人拥有权力,他们就会变得不同于往常。
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相反,一个嗜血狂魔,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也会展现出心底的那份柔软和慈爱。
古有孟母三迁,从墓地旁,但市集旁,再到学校旁。孟母之所以三迁,是怕孟子收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知道搬到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爱读书。
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我们也曾有过“人之初,性本恶”的说法。不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环境下,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向善之人,那么就多接触一些正能量的人、事、物,在尔虞我诈的环境和氛围之下,即使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好人也会变得尔虞我诈。
社会复杂险恶,愿我们都能守住内心的那份善,行向善之事,也愿我们每个人的善都能被他人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