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六,认为表扬孩子必然会使孩子骄傲自满。这是中国人认识上的一个传统误区,作为孩子,他们需要父母的陪伴、确认、表扬和鼓励,这些是建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关键,会激起孩子更加向上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孩子没有做到相应的程度时,家长使用虚伪并且夸大的语言,虚情假意地去表扬孩子,这时才会导致孩子不知深浅,从而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或者时间长了,他根本就不信你这一套了。所以培养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必然会导致孩子骄傲,关键是如何去表扬
误区七,认为学习过度会累坏人,用脑过度会伤身。我们现行的教育是被动式、填鸭式、强迫式的教育,如果我们家长也这样做,才会使孩子觉得课业负担太大。如果我们能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那他们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根据脑科学研究,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一个孩子在良性情绪下学习,他是不会受到伤害或者感觉痛苦的。我们无法改变外面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主观认识,所以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件轻松的事,他的潜能是无限的,他才会毫不费力地去学习,不需要家长做多少事情。
误区八,有条件的爱孩子。我们教育孩子时总说的语句就是: 你要好好学习,我就会给你什么什么,就会怎么样怎么样对你,只有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家长才会给相应的条件,这就是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会直接导致孩子根本学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他的行为是为了换取你的那个条件而做,如果一个人是在有条件的环境中长大,他的自我价值根本就确立不起来,当父母无条件的爱他们的时候,他们才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被爱的,他们才会产生安全感,产生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我们必须要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行为分开,即使孩子的行为恶劣,我们仍然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本身,这是确保孩子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唯一方法。是父母的爱确立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人有条件的被爱时,他就会知道爱这个东西是需要交换的,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爱,否则只是一种交换。
误区九,认为只要说一次孩子就应该记住,教一次孩子就应该学会。实际上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而这恰恰说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太缺乏耐心。孩子们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才能把一个生活技能记住。孩子们太弱小,无法反抗,就会记在心灵里,如果孩子的自尊心被伤害过,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有逆反心理是件好事,他说明孩子在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跟你战斗,他不管你的话对错,他采取的对策是对您所说的话一概对抗,这就是逆反,有逆反心理说明他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精神的极点,要想把一个孩子教育成为真正的人,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自尊心。
误区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输不起的心态。这是因为许多家长自己有过个人奋斗的历程,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肩膀上能更进一步,这一动机是良性的,也搭上了许多辛苦,令人可悲的是家长们用自己的爱心辛辛苦苦铸造了孩子一生的悲剧,原因就在于输不起。如果没有对孩子的苛责批评,孩子可能会好很多。如果父母有输不起的思想,怕孩子失败,怕孩子竞争上不去,怕孩子将来变坏,这种怕的心理将把孩子推向父母所希望的相反方向,更有甚者,正是父母把孩子一步步的推向了万丈深渊。
误区十一,用别人孩子的成绩跟自己孩子比。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试图用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取得的成绩来和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这样做其实是大错而特错,这样只会一次又一次的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会让孩子永远记住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觉各位家长一定不要滥用比较。卢梭说过一句天才的话:“父母费了太多力气,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然后又抱怨说他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可谓经典名言。